大年初一早上,村長和村民們就絡繹不絕地上門來拜年了。巴誠一家在這裡生活了一百多年,也算是村裡的土著,跟村裡很多人家都沾親帶故的,村民們上門拜年也是往年的禮數。而如今看到巴誠的主家到來後,大手筆的折騰小半年建了一個這麼高大上的院落,還買了這麼多的仆人,連工匠都是私家的,大到整個院落,小到各種家具全部都是私人定制,就更想來攀攀親。不過唐風母女是不會親自出門接見他們的,問候、寒暄,收下拜年禮,又送出回禮等一系列的事務均由巴誠和玲珑代勞。
照唐風吩咐還給每個上門的老人和小孩都準備了一個紅包,裡面裝着一個嶄新的五铢錢,小孩子們另外還有一包糖果,至于零食、糕餅等小吃更是随便品嘗,不限量。還有一隊一隊的車幺妹、踩着高跷的雜耍人輪番上門來拜年,這些都是附近各個村的村民自己組織的雜耍隊伍,挨村挨戶的上門表演,趁過年湊個熱鬧,好讨喜錢,這些習俗在後世隻有比較偏僻的農村裡還能見到。至于舞龍舞獅要大一點的村子才組織得起來,有時候兩三隊隊伍在一家門前遇到了,彼此激發起好勝心,表演一些高難度的動作來企圖壓制對方的氣勢,這時就會吸引更多的人圍觀,并引來更多的隊伍進行battle。手裡寬裕點的主人家會多打點些喜錢,并端出自家的米酒、吃食來招待表演的隊伍和看熱鬧的鄉鄰,而此時便有好幾個隊伍在府邸門口相遇了。
巴誠請示了唐風,把府邸大門打開,将各個隊伍和看熱鬧的鄉鄰們都讓進府邸來,好給府邸再增加點人氣。但也隻能在剛進大門的這個壩子上,外人是不能進入第一院落和第二院落的。好在壩子夠大,人也不是很多,幾個舞龍舞獅隊伍和看熱鬧的鄉民進來也沒有顯得有多麼擁擠,村長見狀跟巴誠商議,想在這裡搞一個大型的廟會(這裡是不是有點凡爾賽)。巴誠不敢自專,回主院請示唐風,在得到了唐風的同意後(主要是婉嫣想湊熱鬧),便回複村長,并表示願意拿出十貫錢來贊助廟會,隻要求要搞好治安。村長大喜,連忙叫來村中族老,組織起村裡的青壯開始布置會場,還派人去通知附近的村長們一同參與,力求搞得盛大熱鬧。
衆人拾柴火焰高,天還沒黑,廟會的會場就布置起來了,最妙的是還請到了一個有名的戲班子來唱大戲。得到消息的村民們積極性更高了,不到一個時辰就搭起了一個雖然簡陋,但很牢固的戲台。
永遠不要低估消息的傳播速度,在古代這種交通基本靠走,通訊基本靠吼的原始條件下,府邸裡面搞廟會唱大戲的消息以驚人的速度傳播着,午間才定下的事情,到掌燈時分就已經有四面八方的鄉親聚集了過來。據說十裡外的村子都知道了,說不定明天還有更遠村子的人會跑過來趕廟會,有更多的藝人會趕過來支攤子,趁着熱鬧賺幾個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