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師傅“拐”到了,就該準備拜師禮了。拜師禮必須盛大而隆重,得給足世子殿下面子,先前送上的書和棋盤、棋子隻是敲門磚而已。唐風與世子殿下商議後,下帖請各位名士來觀禮,并按習俗備了六禮束脩:芹菜、蓮子、紅豆、棗子、桂圓、幹瘦肉條,擇了吉日,姜家的小郎君和小娘子在衆名士的見證下就正式拜入世子門下,并稱其為“高先生”。
本來唐風想把蔣飛也塞進去,但是蔣飛堅決辭謝了,說自己既然已經拜在師傅門下,就不應該再拜他人為師。雖然唐風并不介意蔣飛多幾個師傅,但是蔣飛堅持,也隻好作罷,她心裡有一絲絲竊喜,又有一絲絲可惜,自己不是學教育出身的,雖然學曆還可以,但其實也教不了他太多,而且這個時代還有很多東西她自己都不懂,當然就更沒法教了。倒是高先生知道此事後對蔣飛頗為贊賞,讓他以姜源伴讀的名義一起聽課。
事實證明高先生請得太值了,這哪裡是隻請了一位先生,簡直就是辦了個學校。人家直接帶着一整個助教團隊過來,除了講解以外,其他工作都有專人負責指導和陪練,這些助教本身的學識和武藝都是上上之選,很多都是當初蘭陵王和蘭陵王妃給兒子留的指導老師和伴讀,現在全便宜姜源和婉嫣了。隻一點,高先生在大興有自己的宅院,離着大通坊半個城遠,雖然先生隻要求每五日去一次,授業考校,但是去的那一天天不亮就得起身,一切準備好後,等坊門一開就趕緊出發,晚上也是踏着鼓點子回家,甚是辛苦,不過這個問題很快就得到了解決。
起因是有一天高先生無意中見到蔣飛在做計劃書,其實按婉嫣的水平也做得出來,不過有個人好像是忘了自己實際已經有十幾歲的事實了,把這種事情理所應當的扔給“年齡最大”的蔣飛去做。高先生看了計劃書非常感興趣,沒見過讓這麼小的幾個小孩子來負責如此複雜的工作,而且這計劃還做得挺不錯。高先生跟着幾個孩子去山裡看了一圈,對桃園莊的環境頗為滿意,又得知附近幾個山頭都是莊裡的,一時興起,随意在其中一個小山包上圈了一塊地準備修個别院,他的理由是要看看幾個學生的管家成果。畢竟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如果家都治理不好,治國基本就是個笑話,更不要說平天下了。幾個小家夥歡欣鼓舞,恨不得先生的别院馬上修好搬過來住,連長孫小娘子聽說了也拍手叫好,說到時候就可以以走親戚的名義來莊子裡小住了。一問才知道,原來小娘子的母親高氏的祖父與蘭陵王的祖父是族中兄弟,算起來蘭陵王是長孫小郎君和小娘子的舅舅,那高先生就是長孫兄妹的表哥,而這兄妹倆則是高先生的表弟和表妹,這樣的話兄妹倆就比婉嫣和姜源高一輩了,這還真是人小輩分高啊,長孫家小娘子促狹的要婉嫣叫她姑姑,婉嫣哪裡肯叫,上去就按着她撓癢癢,直到長孫小娘子連聲求饒才罷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