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平康三十三年,時令入了秋,滿城黃葉飄落,坊間街道空蕩蕩,秋風一陣涼過一陣。
皇城東門附近的朱雀大道,将軍府裡裡外外皆覆上了雪一般的慘白色。府門前,秋風卷過,枯葉飄飛,高高懸挂的靈幡簌簌招展,幡下人來人往。
三日前,沈家的掌事人,大魏赫赫有名的骠騎大将軍沈庭植,纏綿病榻數月後,終是撒手人寰。
今日便是将軍的吊唁禮。
靈堂設在府中最氣派莊嚴的嘉安堂,最中間一個大大的“奠”字,四面皆是潔白缟素。時有賓客互相低聲耳語,安靜中透着肅穆。
堂中央的靈案旁,一女子站在牌位前,背對着殿中衆人,身影纖細單薄。她穿着素色麻衣,長長垂落的烏發間簪了一朵白花。
正是沈家大姑娘,沈憶。
自打沈庭植過身,沈憶就幾乎沒合過眼,連軸轉了三天,鐵打的身子也頂不住,此刻蒼白的面龐上終是顯出幾分疲憊。
隻是整個人看上去還是清清冷冷的,倒是半點瞧不出喪父的悲痛。
身後傳來刻意壓低的議論聲。
一人道:“這沈家大姑娘倒是真能幹,這才兩三天,能把喪事操辦成這樣,以後必然是打理内宅的一把好手。”
另一人道:“能幹有什麼用?沈庭植一死,沈家在朝堂上哪還有人呐?陛下又連個爵位蔭庇都不肯給,沈家敗落還不是闆上釘釘的事?以後這沈大姑娘的婚事啊,隻怕是難!”
那人奇道:“說起沈家……這沈家大公子竟還沒回來嗎……”
兩人的話題迅速從八卦沈憶的婚事轉為了八卦沈家大公子。
沈憶面無表情地聽着。
沈家大公子名喚沈聿,字連卿,是她名義上的兄長。
聽起來她應該跟他很熟,可事實是,她同他完全不熟,甚至連面都沒見過。
因為她是沈庭植五年前收養的養女,而在她入府的前一年,這位公子爺就已經看破紅塵,出家去了。
說起來也是一樁怪事。聽說這沈聿年少聰穎,勤勉自持,從小就随父在神策營中曆練,眼看着前途一片光明燦爛,然而六年前,他随父出征梁國,也不知發生了什麼,回來後便執意出家。沈庭植氣得動家法,卻仍然沒能改變沈聿的決定。
沈憶在沈府呆了五年,沈聿一次也沒回來過。
她與他唯一的交集,是她在沈庭植死的那天,差人給沈聿送去了一封他親爹去世的訃告。
至于沈聿回不回來,什麼時候回來,沈憶半點不關心,也沒這閑工夫關心——拜這位出家的長兄所賜,這打點喪儀的差事現在落到了她頭上。
不過沈憶倒沒有抱怨的意思,相反,她很是樂意接手這差事。
畢竟,能在全京城有頭有臉的貴婦人和權貴高官跟前露臉的機會實在不多,趁此機會留個好印象,好為她以後的婚事鋪路。
一聲唢呐驚天而起,開吊時辰到了。沈憶收回思緒,提起衣擺跪下,開始陪祭。賓客之中最為尊貴的恒親王上前一步,準備行吊唁禮,衆人安靜下來,一時之間,殿中僅餘哀樂繞梁回蕩。
卻在這時,一家仆跌跌撞撞闖入殿内,顫聲道:“大、大姑娘!不好了,桓王帶着兵馬司突然闖進來,說要搜府,奴才們攔不住啊!”
殿内衆人紛紛竊竊私語起來,樂師們面面相觑着,遲疑着停止了奏樂,原本哀戚的樂聲忽然變得錯雜不齊,惹人心中煩躁。
縱然是背對着衆人,沈憶也能感覺出殿中的混亂,她不由眯起眼睛。
喪儀莊重,賓客齊至,桓王竟選在這個時候帶着兵馬司鬧上門來?
心中生出不好的預感,隻是面上卻半點未顯露出來,沈憶站起身,朝衆人一福身,笑道:“桓王殿下許是有什麼誤會,有勞諸位在此稍候片刻,小女去去就回。”
桓王顯然來者不善,少女沒被吓得花容失色也就算了,竟還能笑得出來,這等氣度,哪怕放到滿京城的貴女之中也是極出挑的,實在叫人難以相信她被沈庭植收養之前隻是個窮鄉僻壤裡出來的孤女,殿中賓客不覺安靜了一瞬。
吩咐好下人好生招待賓客,沈憶出了嘉安堂,帶着幾個随從快步往府門走去。
沿着東路趕過去,打老遠便瞧見府門大敞着,門前已經三三兩兩聚起圍觀的百姓,門内,兵馬司每隔五步一人列隊,隐成逼圍之勢。
二門附近,原本草木蔥茏的花池,已被翻踏得一片狼藉,觸目驚心。
中間衆星捧月地站着位紫袍玉帶的青年,正負手欣賞着這景象,神色愉悅。
此人正是桓王季獲麟,因為是皇帝最小的兒子,總是驕縱些,成日地打馬球鬥蛐蛐,遊手好閑,皇帝也不管,隻随他去,日複一日的,就養成了如今這麼個飛揚跋扈、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
上到閣老下到小太監,見着這混世魔王都恨不得繞道走。
不過向來都是一物降一物,桓王連他皇帝老子的話都不聽,卻偏偏隻聽他四哥翊王的話,成日喜歡纏着翊王,兩人常常形影不離,隻是這次不知道為什麼,翊王竟沒一同出現。
沈憶倒是不怕他,隻是不知道他這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她掃了眼桓王身邊那武官穿的公服,不露聲色,從容地行了個萬福禮:“殿下一聲招呼都不打,貿然搜府,怕是不妥吧。”
桓王瞧見她,翻了個白眼:“有人向本王揭發沈庭植通敵叛國,本王要搜罪證,讓你的人都滾,别在這礙事。”
沈憶掀起眼皮。
沈庭植?通敵叛國?
她還未來得及做出回應,這話已如平地驚雷炸響,近處賓客飛速傳至府門外,看熱鬧的百姓一片嘩然,府内府外瞬間掀起了軒然大波。
今天下三分,時局動蕩,戰亂不斷,沈庭植飲馬邊關三十年才護得大魏子民安好,百姓們都将他視為守護神,他身死的消息一傳出去,不知有多少人自發在門前插上靈幡祭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