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大秦造反筆記 > 第12章 第12章

第12章 第12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咱們好好種地罷。”成喬聲音不辨情緒,“從今以後我們潛心種地,做個閑散農夫。”

不管怎麼說,種地總沒錯。

進可以韬光養晦博取嬴政信任,退可借此修身養性培育優選作物,秦國這台戰争機器忙着開拓領土四處征伐,她這個後勤幹好了,總能受到好評的。

當然,成喬不會承認深埋在血脈裡的種地基因起了作用,沒事幹就愛鼓搗那一畝三分地。

她打開聊天面闆,召喚隊友:

【在嗎在嗎?】

對方看來在漠北确實很閑,迅速上線:【何事?】

【有無育種妙招?這個時代的種子質量實在太差,我一代代定向育種太耗時間,等有了優質種子劉邦都要斬白蛇了。】

再說反複種植一種作物太過浪費資源,供她耕種的良地有限,雖說現在私有制能夠變賣土地,但她一個小孩子一沒軍功二沒錢,總不能平白讨個封地,要不然新黔首們得聚衆在鹹陽宮前鬧事鬧個三天三夜。

唯一能試驗的地,還是成喬軟磨硬泡安國君把郊外一座沒人要的荒山分給她,這才有了一方大顯身手的淨土。

【别急,我早已發現種地小妙招,咱們玩造反模拟器時也沒少基建,經過我在這裡的實驗,我已發掘出三田輪作技術。】

【什麼是三田輪作?】成喬還真沒試過。

朱低煦給她舉例子:【你總不能一塊地一直種一個作物罷?那就可以先來試試二田輪作。】

他在系統的白闆裡給她演示,把一塊空地分成1号和2号,向她勾畫:

【你看,第一年的時候1号田随你愛種什麼種什麼,2号田就可以把牛啊,驢啊拉去田裡,踩踩土,用耕耘除去雜草,糞便滋養土質,用來恢複地力。第二年的時候1号田重複去年2号田的操作,輪到今年的2号田負責種植了。】

也就是說,既能确保地力的恢複,不至于把一塊地的利用價值榨幹,又能保證每年都有糧食可以種出來,不至于說讓人餓肚子。

缺點是效率可能對于古人來說是夠了,對成喬一個已經見識過現代集約化機械化高精度農業生産的人來說着實不夠看。

但她已經領悟,大腦轉動:【那三田輪作技術就是三塊田,第一年的時候1号閑置以恢複地力,2号田種植秋季作物,3号田種植春季作物,接下來兩年再依次輪換,這樣就可以收獲兩倍植物,效率提升至66%。】

【對。】朱低煦補充,【你不是怕連續耕作兩次土地會肥力耗盡嗎?可在春季時選擇一些富含根瘤菌的作物,把消耗的氮送回土裡,确保土地養分始終保持。】

【多謝兄弟。】

成喬關閉面闆,思考哪些現有的植物附有根瘤菌。

這微生物的作用可不能小瞧,雖然光憑眼睛看不見,可一個最宏大的文明都維系在其中。畢竟人活着都得吃飯,吃飯就得靠種地,種地的莊稼想要存活,就得有微生物,就像這個氮元素在運作。

目前來看,最普遍的含根瘤菌作物便是豆類。

比方說豌豆、大豆、黃豆、花生。

問題是,對于基本蔬菜隻有葵、藿、薤、蔥、韭,主食也隻有少得可憐的稻、黍、稷、麥、菽五種的戰國,能廣泛種植的豆類植物也就菽即大豆了。

用來當肥力維持劑的大豆是選好了,那田裡的主要作物種些什麼呢?

既要有經濟價值,又要适合鹹陽的水土,還得符合當地人的胃口。

為此,她打算做個問卷調查。

可惜這個時期紙張還沒發明,用竹簡太過奢侈,太限制樣本的發放了。

沒辦法,隻能采取口頭提問,再往竹簡上記錄的方式。

她拎着甘羅在秦宗室裡到處探訪,這時就顯出安國君幾十個兒子的好處了,樣本數量足夠多,數據就更有普适性。

甘羅充分發揮遊說家的天賦,得來的結果是:絕大多數人支持黍、稷。

“果然如此。”成喬若有所思,上等的黍稷在當時被稱為嘉谷,可見在百姓心中的分量,“那我們就種黃米和小米。”

秦國地處關中,這兩樣主食也符合當地的氣候條件。

“其實我覺得麥也不是沒有可取之處。”甘羅提建議,“麥飯也挺美味。”

“你确定?”成喬想起那粗糙的口感,表示不認同。

這個時代連石磨也沒有,普通人哪裡能吃得上面粉,隻能直接上鍋蒸,稱作麥飯和粒食。

而把麥子磨成粉的技術隻掌握在軍隊手裡,唯獨将士們才吃得上。

“也不是不行。”她又換了想法,“小米和黃米在春季三四月份播種,冬小麥在秋季播種,恰好時間也能錯開。”

“公子,這事兒可先放一邊,有件更緊急的。”甘羅忽然打斷她自說自話。

成喬回過神,不滿地看向他:“怎麼了?”

甘羅委婉提醒:“方才有人向太子報告,公子政一行已至郊外五十裡。”

“您的兄長來了。”他微笑。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