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大隊和宏明大隊之間距離不遠,騎自行車大概個把小時的路程。
宏明大隊,向家院子。
一家六口人都起的挺早,向母胡秀英更是一大早就領着兒媳婦秦曉蕾和小女兒向竹在廚房裡忙活得熱火朝天。
昨天清水大隊那邊有人幫忙帶信兒來說,今兒大女兒向禾要跟女婿一起回娘家,向父向母可不就在家忙起來了。
上次女兒回來還是回門的時候,一晃快三個月沒見着人了,心裡想的緊。這不,從昨天得到信兒之後,就開始做準備了,臨時還找村裡人換了好些新鮮東西,就等着女兒回來,好好吃一頓。
向母期盼能早點見到女兒,卻也在擔憂向禾。手上的動作不停,可思緒已經跑得沒邊了。不知道女兒日子過的怎麼樣了,這麼久沒見,瘦了還是胖了?在婆家順不順心?夫妻、婆媳、妯娌關系處的怎麼樣?
不過轉念一想,應該還好。林家四小子,是自己妹子胡秀琴觀察了好幾年的小夥子,人品沒得說,剩下的就看兩小夫妻處的咋樣了。
而且聽昨天帶信的人說,林家前日已經分家了。這可是個好事!分家了就小夫妻自己過日子,雖說沒長輩看着,但也沒長輩摻和呀,日子總不會太差。大不了,她和老頭子也能補貼拉拔一二。就是不知道,林家分家具體是個什麼分法,待會兒女兒回來了,可得找個時間問個清楚。
不止向母思緒亂飛,向家兒媳婦秦曉蕾,也就是向禾的娘家大嫂亦是如此。
秦曉蕾是三年前嫁到向家的,那會兒向禾念正在念高中,向竹還是個小姑娘,因為年齡差異不大,加上性情相投,跟向禾向竹都處的很好,感情堪比親姐妹。向禾出嫁前,沒少幫着秦曉蕾一起帶孩子,小石頭從小就特别喜歡向禾這個大姑姑,甚至有時候秦曉蕾都忍不住吃醋。于情她自然希望向禾能過的好些。
再則,從功利的角度來看,大姑子過的好,公公婆婆和丈夫不擔心,家裡可以少拉拔一點,相互也能幫襯,這樣對大家都好,皆大歡喜。要知道,因為出嫁女兒過的不好鬧得娘家不得安生的事兒并不少見。
所以無論從哪方面看,她都真心希望向禾把日子過好。
相較于母親和大嫂的萬般思緒,向竹的開心和高興就純粹得多,一眼就能發現,全寫在臉上了。她和姐姐年齡隻差了兩歲,從小一起長大,在向竹的記憶裡,兩人從來沒有分開過這麼久,就算是姐姐上高中時最多也就分開半月,而現在都快三個月了。
她真的好想姐姐呀!
哎呀,秋收之後應該都不會太忙,聽說姐姐姐夫分家了,是不是意味着能自己做主,那以後是不是可以常回娘家呢。嗯,待會兒得問問清楚。想到這兒向竹嘴角彎起的弧度越來越大,擇菜的動作也更快了。
廚房裡忙得熱火朝天。院子裡也沒差多少。
向前進和兒子向松在院子裡做着木活兒,沒一會兒原始的木料在他們的手中慢慢成型。咋一看覺着兩人都專注在木工上,可父子倆時不時往外張望的眼神,将他們的心思暴露得幹幹淨淨。
隻是向松劃拉木頭的動作偶爾過重,惹得向前進側目,以為是兒子今天的手不太穩。向前進不知道向松手重的幾下全是因為在心裡擔憂妹妹過的不順,如果真是那樣,他待會兒肯定收拾妹夫,絕不手軟。
不過每當想到這些,都會被小孩兒的笑聲打斷。
不到兩歲的小石頭,興奮的在廚房和院子裡跑來跑去,口齒不清的嘟囔着,仔細聽“姑姑姑姑”個不停,不知道的還以為家裡養了隻鴿子呢!
“叮鈴鈴~~”自行車鈴铛的聲音傳來。
向前進和向松耳朵一動,是閨女/妹妹回來啦?
果然下一秒就聽見,“爸媽,大哥大嫂,小妹小石頭我們回來啦!”
胡秀英在廚房裡聽到女兒的聲音,轉身就往外跑,連手上的水都沒來得及擦,向前跑動時把手往衣服上随意蹭幹。一出廚房門,看見剛進院門的向禾便咧開了嘴,笑得合都合不攏。
院子裡的向前進在聽到女兒聲音的時候就噌的一下站起來了,但他素來不擅表達,向前走近了兩步便停了下來,然後用關切的眼神看着女兒。
等林季陽和向禾把自行車停放好,再把東西從車筐裡拿出來時,向家衆人已經在兩人身前圍了一圈。
胡秀英接過林季陽遞過來的東西,把兩人往堂屋裡帶,順手把東西放在旁邊的桌上,低頭瞟了眼,便吃了一驚。
“你這孩子回家一趟,買這麼多東西幹啥?瞧着沒少花錢,咋沒個成算呢?手也太松了。”
半袋子的糖,瞧着包裝就不便宜。
尋常人家回娘家帶上兩個罐頭就算很不錯的,到她女兒女婿這兒,除了罐頭和紅糖外,又是糖又是魚的,得花不少錢呢。胡秀英既高興又心疼。高興的是女兒回娘家能帶這麼多的東西說明嫁人後過的挺好,夫家看重,這讓她放心不少;心疼的自然是錢和票了,小年輕過日子當真是沒成算的緊。
向禾上前挽住胡秀英的手,撒嬌道:“這糖和魚都是季陽哥準備的,供銷社的黃大姐說這是咱們縣自己廠子生産的新品,我昨兒吃了,味道可好了,你們也趕緊嘗嘗。”
至于魚的來頭,向禾沒說,這是兩人先前的決定。
向家人不知道這茬,聽了向禾的話,隻覺心裡熨貼,這女婿/妹夫/姐夫真不錯呀,看來女兒/妹妹/姐姐沒嫁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