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黎打開上面的奏報公文,摸娑這上面兩位副使的名字,愣了一會兒道:”無妨,西宛之人重情誼,連行伍之中都是以姊妹平稱居多,少有上下,主副的觀念,少一位主使,不是什麼新鮮事。隻是兩位副使都是貴賓,不要有所偏袒便是。鴻胪寺不止隻有一個院落吧?“
鴻胪寺卿立馬上前回禀:”鴻胪寺占地寬廣,有四院景緻不同,各有特色。兩位副使尊貴,不如就将兩位安在東西院如何?隻是離得有些遠,但兩院風光不錯,四處綠蔭圍繞也是清靜。“
"甚好,就按鴻胪寺卿所說的辦吧。"
散朝後,沈雲望宣至紫宸殿。
沈雲望道:”今日在朝會上,陛下似乎有所隐瞞,這兩位副使是不是有什麼蹊跷之處?“
萬裡黎看了他一眼:”如今西宛之事你知道多少?“
沈雲望道:”微臣不曾去過,隻是在古籍書中還有人們口口相傳之中,有那麼一兩分了解吧。西宛,是部落制。除了西宛國主之外,還分為三部主,分為中沙部,北沙部和南沙部。中沙部為強盛,國都也在于此,甚至中沙部就是國主的本部。而南沙部因為當年與南慕國,交往甚密。後南慕國滅國,對南沙不打擊不小,雖然占地最大,但地勢惡劣,最為混亂。而北沙部主……“
沈雲望猶豫片刻接着:”據說因為國主年幼,如今北沙部主野心勃勃,如今在西宛比起國主赫連月華來說,似乎也不遑多讓。”
萬裡黎道:“朕之前說,西宛之人重情誼不假,但雖無主副,卻有印鑒,持印鑒之人,則為主事。朕在看到國書上提及的兩位副使的名字才開始擔心。”
”雖然朕當年用了些手段,才讓老國主不得不派兵與我共同抵抗北慶,但是西宛既已出兵,經此一役,兩國情誼,自是不必多說。按理來說,到底是西宛國主還是北沙部主主事,于大楚而言,其實并沒有什麼沖突,隻是如何插手,無論成敗,與兩國情誼都沒什麼好處。“
“三年前,老國主逝世,現在的國主是她的小女兒赫連月華,其實月華為人溫和。其實并非是國君之選,反而是她的姐姐,如果當初……唉,算了,不提了。但是如今西宛國主是她。朕深受老國主之托,本來應該鼎力支持。“
”如今兩個副使,一個看姓氏應是赫連月華的手下,一個卻是北沙部人。看來,此次西宛來訪,我們處事更要謹慎。無論如何,更要謹慎的是兩國好不容易的和平。“
沈雲望道:”臣明白了,現在就看出使友邦,此等大事……不知道國主和那位北沙部主究竟何人争取到掌管印鑒。“
”朕自然希望是赫連月華,可如果不是……“
”陛下。“
”朕隻能說一切要與大楚為先。"
“陛下聖明。”
沈雲望退下之後。
萬裡黎輕輕敲了敲桌面。
高霖悄悄上前行禮。
萬裡黎道:“西州呢?還沒有消息傳來嗎?特别是這一次,西宛使臣進京之事。”
“陛下,西宛關于來訪之事,相當謹慎。除國書外不曾有消息。”
“滕清呢?也沒有消息?”
“滕小姐早早的就将上一季的賬本送來了,離下一季還有兩個月。因此……”
“好,你先下去吧。近日,西宛使團來訪。隻怕各地也不太平,四周的眼線,也活泛起來了。你辛苦一些,八月之前,處理幹淨。”
“奴才明白了。”
“那就好,下去吧。”
萬裡黎輕敲桌面,心裡有些不安,不知怎麼的,忽然心頭一顫。總感覺有一件不好的事情要發生。心裡有點膽寒,而上一次他還出現在這個狀況之後,還是因為一個五歲的小鬼頭。
西宛來使,畢竟是國之大事,而洛修越也不願,德君冊封之事太過張揚,萬裡黎也隻能應允。
因此,八月初一,德君冊封之禮還是如期舉行,隻是一切從簡。
良辰吉日,冊封嘉禮。洪亮的鐘罄鳴聲喚醒了太廟的甯靜,洛修越華服玉履,長身玉立,邁步入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