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人家這套房子,現在寫的是宋葉山的名字。她爸媽零幾年的時候買的,當時花了六萬塊錢。
現在老小區都興改造,在樓外加裝電梯。宋葉山這棟沒有動靜,大概住的基本是老年人,沒這方面的意向。
七層樓梯,宋葉山從小到大都走成習慣了,現在大氣不喘就能爬上來。
樓層太高,沒有電梯的話,這裡的房子時間越久越賣不出好價格。
外婆和媽媽早就在給她說,要盡快賣掉,看能不能湊個首付出來。
這房子要賣的話,可能隻能到手十萬的樣子,當然隻給得起紅河的首付。宋葉山喜歡江邊的小區,最便宜也得要三四千一平。
全款肯定沒那個實力,還得貸款。以宋葉山現在的經濟水平,不用租房子,簡單吃喝玩樂倒是沒問題。
但她才出來工作多久,每個月還房貸還是有些困難。
書店的工作肯定隻是暫時的,等時機成熟了,她打算辭職,全職寫作。
對自己的生活,宋葉山很少焦慮。房子就算不賣住着也很好,地段又安靜又方便。
在書店打工,工資肯定不多。雖說不怎麼休息,實際上還是比較自由。這裡又不是那種連鎖大店,主要都靠賣奶茶雜貨和資料書賺錢的。
老闆人也随和,宋葉山每天的工作内容大概就是理理書,搞衛生,上班不早下班不晚,閑了就跟林瑞她們摸魚聊天。
她也在有意識地攢錢,畢竟還要照顧在鄉下的外婆,人上了年紀說不準,真的出了毛病上醫院,看病檢查也要拿得出手。
都說人往高處走,但宋葉山覺得高低不過是相對。她現在有喜歡的工作,平平淡淡的生活,這一切都沒什麼不好的。
她自有一套理論。如果賺錢是為了吃飯,就不該為了賺錢而放棄吃飯。
靠自己再買套也不錯,到時候住到江對岸去看這邊的風景,也算擁抱一種新生活。
她還想買輛車,這樣可以開着去旅遊,人生就圓滿了。
自己就像一塊泡了水的肥皂,沒有棱角,摩擦力又小,在生活的道路上絲滑地、慢悠悠地移動。
李安歌其實也一直在思考這方面的問題。
經過觀察經過觀察總結,身邊的人有在都市化的浪潮裡拼命往外走的,一些年紀輕輕在大城市就能站穩腳跟,一些還在浮沉之中。
還有留在近處的,打算“好好過日子”,一輩子無非就那麼幾個KPI。上班結婚買房買車生孩子養孩子退休養老。
擠占他們生活的,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李安歌的人生追求都不在這些選項裡。
在别人看來,教師這個職業就是适合女生的,穩定安全的而已。所以她并不能獲得普遍意義上的成功。
另外,李安歌十幾歲就意識到自己是彎的。結婚不可能,以後也許會獨身。所謂的任務就算一項都完不成,也沒什麼關系。
這算不算一種逃避、自私、無擔待?
從自己的視角來看,生命的每個時刻每件小事當然都是富有意義的。
但當飛上上帝視角就會疑惑,如果把一生的時間跨度縮放成一條線段,這條線段在終止後就湮滅在曆史長河。
極少數情緒特别負面的時候,李安歌就會想,好像在這裡永遠保持一個人,就是一場無人問津的自我消亡。
既不向上也不向下,生死之間了無痕迹,每分每秒的存在都沒有意義。
不過大部分時間自己都很樂觀,畢竟這一路走來的選擇都是她再三斟酌過的,自己真正想要的。
她已經能夠如此深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其餘虛無缥缈的東西,都不應該為之惶恐。
聽宋葉山這麼說起來,她發現其實她們兩個還挺像。
李安歌給不出什麼好意見,隻是覺得選這個還是選那個的,看自己心情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