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播剛過。
之前忙得腳不沾地的人們終于有時間閑下來歇一歇了。
和平鄉一大隊的婦人們手裡帶着小凳子三五成群的圍在村口的大柳樹下聊着家長裡短。
場面十分熱鬧。
村外土路上,遠遠走來一個衣着幹淨整潔的中年婦人,她手裡拿着一個小布袋,急急地往村裡走。
正在聊天的婦人紛紛停下嘴裡議論的話題,伸長脖子打量着來人。
等那婦人走近,有人便認認了出來。
這婦人是住在村東頭楊建國楊建設兩兄弟的妹妹楊大英。
一群人紛紛揚起笑臉跟楊大英打起了招呼。
隊裡以前有跟楊大英關系好的,拉着她手聊起了家常。
但楊大英今天有急事來大哥家,閑扯了幾句,就與一群人告别,匆匆地往楊建國家的方向走。
那些婦人看着她離去的背影把話題又扯到了楊家。
“哎,自從楊家老兩口去世,楊大英倒是很少回娘家了,這幾年逢年過節的也來得少了,今天真是難得遇到。”
“父母在世才叫回娘家,父母不在了,再來可是算走親戚了。
更何況你看那楊家兩兄弟。
老大楊建國徐秀蘭兩口為人老實,人到是個好的,老二楊建設兩口子可不是個好相處的,渾得很。”
“那可不,上次我家二娃去放牛,路過他家玉米地,牛嘴卷着那伸在路邊的玉米葉子吃了兩口,那兩口子追着我家二娃罵。
楊建設那畜生還想對我家二娃動手,幸好當時我跟我家那口子就在不遠處,聽到動靜趕了過去,不然我家二娃怕是要挨一頓好打。”
“哼,别說你們這個外人,就是他親妹子楊梅留下的孩子,你看他平時關照過嗎,走在路上就恨不得不認識一樣,背地裡叫那孩子賠錢貨,死丫頭,還真是說得出口。”
“就是楊建國養的那個孩子,叫柳青青的?”
“可不是那孩子。”
“那孩子我見過,長得像他娘,白白淨淨的,長着一張笑臉,見誰都笑,讨人喜歡得很。”
“就是她,嘴巴也甜,幹活的路上遇到了,叔叔嬸子的叫,乖得很。”
“哎,那孩子也是個命苦的,父母雙雙去世,從小寄住在舅舅家裡,好在楊建國跟徐秀蘭兩口子有良心,把孩子養得好,要是養在楊建設家,怕是得磋磨死。”
一群人說起柳青青,嘴裡一陣唏噓。
有些年紀大的,還記得當年楊家的那場鬧劇呢。
那時柳青青剛剛五歲,父母意外去世,因為是個女孩,柳家沒有人願意養,就把她送來和平鄉一大隊的楊家。
當時楊家老兩口還在世,聽說女兒女婿意外去世,抱着柳青青哭得肝腸寸斷,再聽到柳家人不願意養這個外孫女,楊老頭便對着前來的柳家人罵道,孩子柳家不要,他們楊家要,以後這孩子是死是活跟柳家沒有任何關系。
話一出口,柳家的人滿意地走了,但是老兩口的二兒子楊建設和他媳婦昌招娣卻當場就鬧開了。
兩人揚言,要麼把這孩子送走,要麼就分家,誰要養誰養,反正他們是不會養。
他兩人平時在家裡偷奸耍滑,自私自利慣了,當然不願意多養一個孩子。
楊家現在沒有分家,還在一個鍋裡吃飯,這事情不解決,楊建設兩口子甚至連地都不下。
整天躺家裡啥事也不幹不說,昌招娣還天天在家指桑罵槐。
搞得楊家烏煙瘴氣。
楊建國兩口子為人忠厚老實,對養外甥女沒有任何異議。
楊建國自從聽說從小一起長大妹妹突然去世,他心裡就難過得不得了,看着肖似妹妹的外甥女這麼小就沒了娘,楊建國更是難受,心裡完全沒有要送走不養的意思。
幾人都沒有管作夭的楊建設兩口子,由着他們鬧,鬧夠了,就消停了,反正他們也做不了家裡的主。
就這樣過了幾天。
某天中午吃飯的時候飯桌上卻沒有看到柳青青。
楊老太屋裡屋外地喊,喊了半天孩子也沒有應聲。
這可急壞了楊家老兩口和楊建設徐秀蘭。
起初他們還懷疑是楊建設兩口子,背着他們把孩子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