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名中年人在認真的觀察着機器人将每一個胎體放入大桶中,仔細翻動,以保證每個部位都能均勻地覆蓋上釉料。機器人動作熟練而細緻,中年人也看得仔細。
“這些大桶裡面裝的都是釉料,陶器主要是使用低溫釉,與瓷器并不一樣。”說着走進了大桶,大桶中的釉水顔色并不好看,甚至像是帶着些黏膩感。
“上釉是一項技術活,需要經驗豐富的人才能掌握好釉料的厚度與均勻度,這對作品的美觀和實用性至關重要。”甘爺爺不知道何時來到了江曉身邊,對着他解釋。
“陶燦你過來一下。”陶爺爺向着其中一名中年人招手,“這是我的子侄,我們這兒最好的上釉師傅之一,雖然是操作着機器人們上釉,但是也缺少不了人為的控制。”
“叔叔,您找我。”陶燦對着陶爺爺露出憨憨的笑容,好似才看到旁邊的人,趕緊打招呼,“叔叔嬸嬸、甘伯伯,還有兩個小朋友和小貓貓你們好。”
江曉和陶晉趕忙回道:“陶叔叔好。”
【小虎鲸:這個叔叔怎麼看起來憨憨的,哈哈哈。】
“這是曉曉,今天帶大家來參觀一下我們工坊,你給大家講解一下上釉吧,順便将他們兩個做的碗也上一遍釉。”陶爺爺囑咐道。
江曉和陶晉将手上的碗雙手遞了過去,陶燦拿過碗發現碗還是濕的,将兩個碗放進了烘箱,這是陶廠訂制的烘箱,能快速将胚體烘幹。
不一會兒,烘箱就停止了工作,陶燦從烘箱中将兩個已經幹燥的碗拿了出來,看了看胚體,眉頭有些緊皺,看來是不太滿意兩個年輕人制作的泥胚。
直播間裡的人也和江曉和陶晉一樣盯着面前的大叔,就怕他說不滿意的話,但是陶叔叔什麼也沒說,拿出一把刮刀輕輕的将兩隻碗的表面給刮了一遍,直到胎體變得光滑,皺着的雙眉才舒展開來。
【哈雷哈雷:我為什麼這麼緊張,明明大叔什麼也沒說,但是我大氣都不敢說。】
【古藍星愛好者:這就是匠人精神吧,追求完美。】
陶叔叔拿着兩隻幹燥好的碗走到了一個大桶前,他打算親自動手,将其緩緩放入裝滿透明釉料的大桶裡。
他一邊操作一邊講解:“上釉的時候要特别注意,動作要穩,不能太急躁,否則釉面容易出現氣泡或者厚薄不均的情況。”
江曉和陶晉不由自主地往前靠了過去,想要更清楚地看到這個過程,小蜜蜂直播器捕捉到了每一個細節,并通過網絡将這一刻分享給了更多的觀衆。
随着陶叔叔的操作結束,兩個釉色均勻、光澤亮麗的胎體呈現在大家面前,所有人都發出了驚歎聲。
陶爺爺滿意地點點頭,繼續說道:“不錯,手藝已經勉強能過關了。”
陶燦憨憨一笑,“還要多學習才行,現在技術隻能算是一般。”
聽着他謙虛的話,陶爺爺露出滿意的笑容,他喜歡小輩們保持住一顆學習向上的心态,隻有這樣才能不斷進步,其他的爺爺奶奶們也很滿意自己聽到的。
“這些胎體還需要經過高溫燒制,才能成為真正的瓷器。我帶着大家去參觀燒制過程。”說完,陶爺爺便引導着大家離開了上釉區前往燒制區。
在前往燒制區的路上,甘爺爺聲音輕柔地跟江曉說:“其實啊,制陶不僅僅是技術活兒,更是一種修行。每一次制作都是一次心靈的沉澱,當你真正投入到其中的時候,你會發現這是一種享受。”
【古藍星學者:的确是這樣,隻有真正從内心深處喜歡這樣,才能享受到這種樂趣。】
【研究所研究員:很厲害,用泥土就能制作出這麼多器具,古藍星先祖們真的很有創造力。】
離燒制區越近越發感覺到空氣中的熱度,悶熱的空氣中傳來敲擊聲,悶悶的聲音一聽就是瓷器碰撞的産生。
随着步伐的邁進,燒制區的輪廓逐漸清晰起來。這裡不同于上釉區的甯靜與整潔,而是充滿了熱力與活力。
幾座陌生的大窯口矗立着,不時從窯口冒出幾縷青煙,伴随着熱浪撲面而來。一些爺爺奶奶正忙碌着,有的在檢查即将入窯的半成品,有的則是在調整窯火。
“這是窯口,專門用于燒制陶器,以前的窯口需要人親自控制燃料的用量把握窯内溫度,但是由于高科技發展,現在的窯口隻需要調整溫度就能将窯内溫度控制到位。”陶爺爺指着幾口大窯口說着。
“制陶燒制的溫度需要控制在700-800度,因為普通的黏土不耐高溫燒制所以将溫度控制在這個範圍内更加的合适。”
望着前面的幾口大窯,讓直播間裡的人生出了一種敬畏之情,沒想到陶器需要如此高的溫度才能燒制而成。
【古藍星學者:看來這裡的每一道工序都有其獨到之處,燒制環節更是考驗工匠的經驗和技術。】
【研究所研究員:是啊,現在的自動化生産線雖然效率高,但是這種傳統的手工技藝背後的文化底蘊和藝術價值是無法替代的。】
【藍尾巴:我本以為這種陶器就是機器化量産,畢竟賣得如此便宜,看了今天的直播後我發現我錯了,每一個都是經過無數人把關才能做成的成品,最終到達我們手上的都是精品。】
【古藍星愛好者:我又去下單了幾套陶碗,看了這個直播後我越發覺得陶器古樸大氣,又富有韻味。】
陶爺爺指着前方最大的一座窯口說,“這是我們這裡最大的窯口之一,它可以一次燒制上千件陶器,也是我們家族的驕傲。”
他開始解釋起燒制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通過控制火焰的大小和溫度來确保瓷器的質量。江曉和陶晉聚精會神地聽着,連甜寶也不例外,兩人一貓不時發出驚歎聲,顯然都被這項古老技藝背後的科學與藝術所吸引。
“今天你們自己制作的陶碗即将放入這件承載着陶家上千年榮耀的窯口中,經由高溫煅燒獲得新生。”陶爺爺自豪地說。
“當你們的作品進入這個古老的窯爐後,他們将經曆一場脫變,在這個過程中,火焰就像是魔術師,它将改變陶土的本質,使他們變得更加堅硬耐用。”
所有人聽得入迷,連直播間裡的大家也沒例外,雖然他們不能親自參與進這場盛會,但是他們能想象着陶碗進入窯爐在火焰中逐漸轉變的模樣,心中充滿了期待。
陶爺爺似乎看透了他們的心情,微笑着繼續說道:“每次開窯都是一次驚喜,因為即使是最有經驗的工匠也無法完全預測出每一件作品最後的樣子。”
“火焰的路徑、窯内的溫度、甚至是天氣的變化都會影響到最後的結果。這也是為什麼燒制出來的每一件陶器都是獨一無二的。”
【藍尾巴:聽着很厲害的樣子,所以我們買到的陶器每一個都是獨一無二的?很神奇。】
【泡泡:為什麼将這些稱為藝術品,我好像有一點懂了。】
陶爺爺帶領他們來到窯口旁邊,準備将他們親手制作的陶碗小心翼翼地擺放在窯内最好的位置上。
江曉和陶晉相互看了一眼,眼中閃爍着興奮與緊張交織的情緒。甜寶似乎也感受到了這種特别的氣氛,安靜地趴在江曉的頭頂,好奇地看着人們忙碌的身影。
随着窯門緩緩關閉,陶爺爺開始點燃窯爐,火焰漸漸升騰起來,整個窯場彌漫着一種莊嚴而又火熱的氣息。
這一刻,不僅是江曉他們和直播間裡的觀衆,連同整個空間都沉浸在這份等待與期盼中。
這份等待,正是從古藍星延續到星際陶家的歲月,也是無數從古藍星傳承到現在無數家族共同的心路曆程,是對古藍星古老技藝的尊重和傳承,也是對他們未來發展的期盼。
随着時間的流逝,空氣中的熱度越發明顯,大滴大滴的汗珠從他們頭上滑落,但是沒有一個人提出要離開這個空間,都在等待着成品的出現。
“叮。”窯口停止了工作,衆人的心也跟着提了起來,他們即将見證到最美的時候。
陶爺爺打開了窯口,一股熱氣鋪面而來,随着熱氣的散開,窯内的景色一覽無遺,待溫度降下,陶爺爺親自從窯内取出來他們自己捏造的陶碗。
陶碗在陽光下閃耀着溫潤的光澤,在陽光下呈現着黑亮,有一種略帶古樸的遠古氣息。
直播器繞着陶碗飛了一圈,普通的陶碗上有一種低調的美,粗陶的質感讓它染上了一種質樸,一種低調的奢華,這是一種歲月沉澱之美。
江曉幾乎屏息以待,當陶爺爺把那一個經過烈火洗禮的陶碗遞給他時,他的手都有些顫抖。這些陶碗不僅僅是物質上的作品,更是他們對古藍星傳統工藝的一種緻敬與熱愛的表現。
甜寶從江曉的頭頂往下看,打量了他手上的陶碗好幾圈,這個小東西好熟悉,家裡面好像有好多這種,隻是比這個小東西大上很多,“喵。”
【古藍星愛好者:曉曉曉曉,能不能問問陶爺爺能不能讓我們也參觀陶廠,我也想要親自試試制作自己的陶器。】
【小羽毛:對對對,我也想我也想,我想約上幾個好友一起去陶爺爺的工作室,我好想自己試試捏陶碗,花費不成問題。】
看到彈幕上大家都想要親自試試制陶,江曉也感到開心,他試着問陶爺爺:“陶爺爺,網友們都想來你這體驗一下制陶的樂趣,能不能答應他們。”
幾個老爺爺面面相觑,沒想到隻是一次直播效果竟然這樣好,他們也知道這全部是依靠江曉的影響力才會有如此好的效果。
他們臉上的笑意擋都擋不住:“當然可以,歡迎大家都來體驗制陶,我們想讓更多的人了解到古藍星的傳統藝術。”
随着直播接近尾聲,直播間裡的網友雖然不舍,但是也知道時間很晚了不能打擾曉曉休息。
【藍尾巴:曉曉,明天打算播什麼,還是在陶爺爺這制陶嗎?】
“明天帶着大家去甘爺爺的瓷廠,帶大家體驗一下與陶器不同的瓷器的制作過程,大家可以期待一下!”江曉神神秘秘對着鏡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