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上莫名下了那樣一道旨意之前,賈元春确實是偏向她母親王夫人的。
從血緣方面來說,林家姑娘和薛家姑娘對賈元春倒都是一般的親近。
可是薛家姑到底還有個母親和哥哥在,不像林家,隻剩下一個孤女。
若是以後寶玉有什麼麻煩,還能多個幫襯的。
可是前不久皇上竟然厚賞了林家妹妹,這就不得不讓賈元春重視起來了。
如今再想起老太太的話,賈元春心裡的偏向又轉移了。
按着老太太的想法,林家妹妹與寶玉自小一同長大,兩人相處一直是極其融洽的。
兩個孩子性情相投,林妹妹回揚州的時日,寶玉整日裡魂不守舍的,可見二人感情的深厚。
林妹妹雖然也是同寶玉一樣不通庶務,可若是能讓莘凝跟着一起配給寶玉當姨娘,那可就兩相都穩妥了。
雖然沒見過那個叫莘凝的小丫頭,可賈元春看過那丫頭的繡工,那幅壽仙娘娘的繡像如今還挂着太後的寝殿裡呢。
這樣一個手藝出衆,相貌上佳,性情又好的丫頭,一早就不該放出去的。
隻是當初形勢所逼,又有林姑父的親手書信,賈母這才不得不捏着鼻子把人給放出了府。
現下有了這個想法,寶玉又向來是個好顔色的,能給寶玉做姨娘,也算虧了這丫頭。
那丫頭為人處事向來周全,有她替小夫妻兩個管理諸事倒也不錯。
賈元春到底還是最疼這個幼弟的,若是能娶了林家妹妹,身旁還有美妾作伴,自然也是兩全其美的。
雖不知皇上為何突然重賞了林家,可也能看出皇上是顧念舊情之人。
寶玉若是娶了林妹妹,日後再多多用功考取個功名,加上林姑父留下的聲望,寶玉何愁不能仕途通順啊?
打定了主意之後,賈元春決定後日便去皇上那兒探探口風。
若是皇上暫時沒有想為林妹妹指婚的意思,她便請旨替林妹妹和寶玉賜婚。
至于把那個丫頭賜給寶玉做姨娘的事,由她派人傳個話去也便罷了。
左不過是個尋常女子,家中也隻有一個哥哥,能有皇妃下旨賜婚,也算是給她們臉面了。
養尊處優多年的賈元春,此時早已忘了身為女子的不易。
自認為是給了旁人天大的好處,卻從未想過這些所謂的好,是不是那人想要的。
就像賈家當初把她送進宮時,也從來沒有問過她的意見。
不過一曲歌舞的時間,賈元春便暗自定下了兩個女子的一生。
而正被人惦記着的莘凝,還一無所知的在賞樂呢。
宴會結束後,皇上皇後先行離去。
其餘人也三三兩兩地結伴離場,唯有莘凝被身後的宮女領着往皇後的坤甯宮去了。
到了坤甯宮,莘凝在殿内等候,須臾,換了一身常服的皇後便到了。
“皇後娘娘千歲金安!”
“免禮。”
換上常服的皇後,卸下了妝容後,看着倒是比之前顯得氣場更為逼人了。
怎麼說呢,皇後不化妝的的時候,五官豔麗,氣場強大,看着倒比穿吉服的時候更加嚴肅了。
再加上殿内燭光搖曳,晚風吹進殿内,帶來一陣連涼意,莘凝莫名打了個寒顫。
打量了莘凝幾眼,皇後張口便稱贊着:“看你不過才十來歲的年紀,誰能看出竟有那樣的好手藝,果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面對皇後的稱贊,莘凝面上十分謙虛,“皇後娘娘謬贊了,隻是一些微末技藝罷了。”
“這就是你太過謙虛了,這樣出神入化的繡技,本宮這麼多年也是第一次……不對,應該是第二次見到了。”
皇後這話說的沒頭沒腦的,莘凝一時也沒能轉過彎來。
送給皇後的這個可是莘凝獨家、原創的雙面異色牡丹繡!難不成竟這麼倒黴的和宮中的繡品‘撞衫’了?
怪不得皇後會把她給叫過來呢,原來竟是為了興師問罪不成?莫不是她送的這個牡丹繡,是和皇後娘娘死對頭家的極為相似,這才惹了皇後不高興了?
就算是撞款了也不至于把人叫進宮裡來罵一頓吧?皇後看着也不像是如此小氣的人啊?
可見這些皇家也不是好巴結的,莘凝不過是想接着皇家的威望宣傳一番新式紡紗機和飛梭,誰成想送給東西還送出罪過來了!
腦子裡亂七八糟的想了許多,莘凝急忙站起身解釋着:“不知皇後娘娘此言何意?日前獻給娘娘您的雙面牡丹繡确實是民女首次完成,絕不會有第二個的!”
看出莘凝臉上的不解不似作假,皇後這才放緩了語氣,溫聲安慰道:“本宮不是這個意思,隻是看到這幅牡丹繡,想起在母後處看過的一幅壽仙娘娘的繡像,那種神韻,與這牡丹繡倒是别無二緻呢!”
一聽這話,莘凝便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