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接上文,且說當天退朝後,皇帝留住了張大人,在皇帝的禦書房中,面對皇帝,張大人的态度顯得七分委屈三分埋汰,梁帝自然是心知肚明的。
梁帝首先故作抱怨道:“朕本以為是個簡單的案子,不想竟牽扯甚多!鑿實讓朕心煩意亂!”
見張大人沉默不語,梁帝又繼續故作關心的問道:“那個言平後來有沒有又去你們張家鬧事?”
“禀陛下,暫……時沒有!”張大人顯然有點擔心這事。
“那天早上發生那事後,朕特意交代了延陵王,讓其好言勸說那個言平,但延陵王回複朕說那人性子有點犟,表面聽勸,卻沉默不作保證,”梁帝注視着張大人,危言聳聽道,“朕最擔心的就是他,他是西北枭騎悍将,若是沖動行事,後果不堪設想!所以朕今天要為他亡妹主持公道,是為了安撫他的情緒,這樣再勸他就容易了!你可明白?”
“陛下慮事周全,非臣能所及!”張大人拱手拜服道。
“朕擔心今日處理不好這事,想着派些羽林衛保護你張府,以防不測!”梁帝顯得言之懇懇道。
“臣感謝陛下厚愛之情,願陛下萬壽無疆!”張大人感動的跪拜道。
“平身!在朕的禦書房不必拘禮,”皇帝擡手示意道,“不過,這也不是長久之計,羽林衛能保護你張府一時周全,但保護不了一世!所以朕還是想從中調解調解,看看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他若執意認為我們張家害死了他妹妹,臣恐怕很難調解!”張大人愀然不樂道。
“朕已将責任歸咎于他言家的人!哪知何卿不通朕意,非要多一嘴,提什麼驗屍!”皇帝手拍幾案,故作惱怒埋怨道,“他腦子犯渾了!”
張大人見皇帝這個态度,既顯得恍然大悟,以為皇帝是站在自己這邊的,同時又表示将信将疑,心想何大人是皇帝的人,一向最通皇帝的心意!
可無論怎樣,張大人已是不得不選擇相信皇帝,因為皇帝的話不容置疑!況且相信皇帝,似乎對自己有利!
“我兒已經慘死在韓辰羽的劍下,臣實在不忍心再讓他背負罵名,受人唾棄!”張大人抹淚哭訴道,“臣隻要韓辰羽抵命就行!他已經認了殺人罪,其他罪名都不必再追究!”
“可問題是,現在那女子的兄長和未婚夫要共同追究那女子的死因!”皇帝注視着張大人,強調提醒道。
張大人聞言一時隻顧抹淚,不知如何作答,皇帝見狀不禁感歎道:“若真是尋常窮苦人家的女子,當不至于此!可偏偏那女子背後的男人是雍涼枭騎營正副将官!他們能善罷甘休?有這樣背景的女子,就算長的再漂亮,也不能胡來!你說你兒子是不是在惹事?有些事,看似偶然,實則必然!”
“還有,那些大膽攔朕車駕告狀的人家,必然是李家在幕後組織的!你現在執意要韓辰羽的命,他們就不會輕易放過這事!”皇帝繼續提醒道,“問題是,那些事是不是事實?”
其實皇帝早已調查清楚,知道不是李家人在暗中組織攔駕告禦狀的事,而是自己的親妹妹,洛貞公主!
關于皇帝那天的出行安排,也隻有洛貞公主是提前知道的,甚至連去東嶽廟為太後祈福也是洛貞公主當着太後的面向皇帝提及的,皇帝當然沒理由拒絕,況且這事還能在世人面前營造仁孝的人設。
張大人聞言連忙辯駁道:“那些事難免有誇大其詞!現在小兒已死,也無從争辯,難道陛下要讓臣與他們對質不成,臣毫不知情!”
“朕也不想追究此事!不過凡事總有人追着不放,鑿實讓朕很是頭疼!”皇帝正襟危坐道,“我梁照朝廷未來的官員選拔,多半還是出自于世家子弟,這就要考究世家子弟的德行名聲!所以各世家子弟,朝廷暗中是有考察記錄的!朕豈會一無所知!”
張大人聞言一臉愕然,皇帝見狀又繼續娓娓說道:“都說龍生九子,各不相同!張愛卿你也不例外!”
“陛下才是真龍!臣等不敢當!”張大人慌忙拱手叩拜,其實深知皇帝的話外之意。
“張愛卿一向勤于政務,為朕分憂解難,朕豈會不知!可也因此疏于家事,并且你原配夫人去世的早,所以你家二郎自幼便少了些約束!”皇帝注視着張大人,點到即止道,“但你家大郎恪守自愛,素有賢名,朕也是知道的!朕想破格提拔他做南郡刺史,為朕監察州郡,也讓他曆練曆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