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鹿書院講明義理,以修其身,然後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務記覽,為辭章,以釣聲名,取利祿而已,秉持着平等講學、自由論學原則,多以自由教學、集中教學為主,而自由教學主要是公開講課,以本書院學子為主,院外學子可自由傾聽,一人教學,四方之士鹹來聽講受教,前來學者多至講堂無以容。
凡學于此者,必嚴朔望之儀;謹晨昏之令。居處必恭,步立必正。視聽必端,言語必謹。容貌必莊,衣冠必整。飲食必節,出入必省,讀書必專一,寫字必楷敬、幾案必整齊,堂室必潔淨。相呼必以齒,接見必有定。修業有餘功,遊藝有适性,使人莊以恕,而必專所聽。選自佚名。
是以,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書院自然亦有書院的規矩,莫不遵從。
而嶽明堂激烈的吵鬧聲已然透過牆面穿了過來。
少年執掃帚,一邊清掃着落葉,一邊望着牆頭若有所思。
子曰:“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忠恕而已矣”如何?
這句話翻譯過來:孔子說:我的思想一直是貫徹到底,曾子說:老師的思想就是忠恕罷了。
“是極是極”
“忠恕之道,貫者貫穿,以一理貫穿萬事,則萬事皆有其理.孔子之道,一理分為萬事,萬事歸于一理,有入世者,有出世者,而能一以貫之.然出世之道非常人所能了解”選自佚名
“儒聖之言乃人之聖言,爾等莫不遵從”
附和之言居高不下。
很快就有人高聲疾呼:
“世間之事豈可忠恕能平之,若一人作惡殺了全村之人,此人悔矣随墜入空門,日日布周施善,可要忠恕哉!”
一聲未平,又亦聲而起:“若一人乃天命之年,家有慶餘,素日向善,賊子一時惡念生,将其妻兒卻殺之,五年後,賊子投入空門,善人仇殺之,一人死,百姓怨憤,又何以忠恕哉?”
“是極”“是極”
有人振臂高呼,顯然贊同後邊幾人的觀點:忠恕之道是不可以一貫之。
“他殺他,他又殺他,子子孫孫何時了,不過三代便無子嗣哉!何不忠恕,方能生生不息?”有人就事論事,開始勸人放下仇恨。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敢問莊兄,若是有人殺你親父,辱及妻兒,難道爾等也會置之不理?”
“你!”“孫兄此言差矣,嗜父者,自有律法制裁,辱及妻兒者,在下忠恕之”
“切”“嘁!”“莊典你這厮..”
“姜尚?”回應他的是一拳頭,一拳頭下去,莊典嘴角發麻,猝出一口鮮血,“你聽我說”“是非與否,妻兒自有論斷!!”
這話:我是忠恕的,至于我的妻兒是不是忠恕的,我不知道?
“嗬”“沒想到!咱們莊大公子的忠恕之道是這麼來得,真是好啊”
“我呸!堂堂男子漢不給妻兒讨回公道,居然還想着讓妻兒自己讨回公道,無情無義之徒!”錢山也被這句話氣得原地爆炸,拿起手裡的樹葉全部丢到那厮身上,好似洩憤一般。
“就是”“就是!姜家小姐真是瞎眼找了這麼一個負心漢,也難怪姜尚這麼端方君子竟然惱羞成怒了”
面對莊典薄情之言,學堂學子義憤填膺,議論紛紛,衆人攻讦之。
莊典急得臉上冒汗,抖了抖身上的枯葉,望着自家小舅子,對上人群激憤、不滿、唾罵的神色,恨不能鑽地之。
他氣得面紅耳赤,張嘴嗫喏着,欲言又止,最終還是有不少枯葉落進嘴裡,這才閉嘴不言,隻是失望地回視着小舅子,擡眼卻不見其人,以為自己惹怒了對方,他私下張望,遍尋不得姜尚,心下一急了,這才驚覺自己被人擠到人群前,想擠出人
群,一次次被人推搡回去,有好幾次差點撲到在地。
“你不配”
“聽說當初姜家小姐抛繡球是抛給孫淵,誰知道這厮仗着自己有一些拳腳功夫将球奪了過去”
“可惡!姜小姐與孫淵兩情相悅,青梅竹馬,郎才女貌,也難怪她成親之後再也不去繡滿樓了”
誰都知道,姜家小姐最愛繡制物件,繡工了得,是以繡滿樓對外宣稱:随時都收購姜小姐手裡的繡品,更以樓裡有姜小姐的
繡品為殊榮,常常将其貢獻于上京城。
連最愛的繡品都不動手了,可見其婚後并不開心罷了。
之言在耳畔四起,震得莊典臉色劇變,他臉色為之大白,喘不過氣來,神色戚戚然,急雨打落水狗一樣落魄。
霎時,牆外梵梵清音鋪開,震蕩哉院子内外。
“一貫忠恕,雖有大小之不同,大要都是心上做出。聖人之心,渣滓淨盡,統體光明,具衆理而該萬用,故雖事物之來,千條萬目,聖人隻是那一個心應将去,全不費力,如繩索之貫錢。然《易》所謂「何思何處,殊途而同歸,百慮而一緻」者,正聖人一貫之說也。彼學者之心,被私欲障蔽,未便得他玲珑,須是學者工夫純熟,則一旦霧除雲散,自是一貫境界。是知一貫乃聖人事也,忠恕特學者事,但聖人見快,學者見遲,一貫是熟底忠恕,忠恕是生底一貫,本非有二道也。曾子恐門人曉一貫未達,故借忠恕以明一貫,是将一貫放下說了。若程子于穆不已,各正性命之言,則借天地以明忠恕,是将揭起來說了。彼此互相發明,在人領會之耳。”
這段話好似一陣微風拂過微波四起的湖面,并沒有掀起驚天巨浪,反而将漣漪飛起的湖面吹平,慢慢沉寂下去。
是了。
聖人之心是光明磊落的,他們這些凡人有雜念,自然也就有私心私情。剛剛那般數落莊典說到底也是一人私念,或洩憤,或嫉妒,或坦言,怎可将自己私念強加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