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李盛被安排了新馬具,跟随秦王出征薛仁杲的将士們也都各有賞賜,朝廷自然按軍功給以官職财寶,而李世民也是不吝獎賞以結恩部下。
後世發現的《張士貴墓志》就有記載,因張士貴跟随李世民征薛仁杲有功,“賜奴婢八十口,絹絲千餘段,金一百卅挺”
“卅”是三十,“挺”是古時候用來表述條狀之物的一個計量單位,“金一百卅挺”——一百三十個大金條!
光看這一件事就可以知道李二鳳同學這老大還是當得很不錯的,他是真給你錢啊!
秦王府中衆人都有賞賜,大家都是一片歡騰,李盛覺得這兩天來給他換水喂糧的那個小吏都有勁兒多了。
不過李盛最近好幾天沒看到長孫氏,聽人們唠嗑才知道,原來是有身孕了。
他點開系統看了看時間線,覺得這個寶寶應該就是二鳳的長子李承乾了。
李世民也很高興,還跑來給李盛喂糖漿吃,一邊看着他吃一邊唠叨,旋即又感歎他總是很忙不能陪着觀音婢,最近也是,他即将前往長春宮鎮守河東之地,到這孩子降生的時候,也不知道他能不能回來。
長春宮的名字來自于它的景緻,但其重要性來自它的地理位置。
唐代行宮主要有四種:避暑宮、溫泉宮、邊防宮和兩京道行宮,而長春宮就屬于邊防宮。
唐代開元年間人梁洽《晴望長春宮賦》中稱扼秦晉之襟帶,據山河之表裡”,“對華山之赑屃,挾重關之股肱”。它在地理上的戰略地位可見一斑。
長春宮地處同洲,而同洲距離長安才三百裡,可以說是關中的門戶;而另一方面,他還是經略山東的前沿陣地。
李密投降唐朝後,他的不少舊部都跟随舊主獻土歸降,其中就有後世比較出名的李世勣。
他本名徐世勣,是瓦崗起義軍的一員,後來投降李淵,這位在高祖、太宗時,是名将重臣;在高宗、武後時代,又官居宰相,是個很有政治覺悟的聰明人。
“其舊境東至于海,南至于江,西至汝州,北至魏郡。”徐世勣當時占有的地盤可不小,在李密降唐後,他記錄各個州縣名數土地以及人口軍戶,令使者帶給李密。
當時的李淵很不高興,但徐世勣稱“此乃魏公(李密)所有,他不能搶了舊主功勞”。于是李淵以其純直忠義,賜姓李,封黎陽總管、上柱國、萊國公。
後面李密被殺,他又上表請求收葬,一切禮節都按照封建君臣倫常來處理,“朝野義之”,認為他是忠義之士。
就連李世民,也對他印象很好,曾在貞觀年間對李世勣說“公将不遺于李密,今豈負于朕哉!【1】”
而像李世勣一樣追随李密投降唐朝的部将還有不少,對于山東地區,确實要好好謀劃安排,李世民出鎮長春宮就有這個用意。
這天李盛一邊吃糧一邊瞥眼看李世民,總覺得,嗯,他是不是哭過啊,眼睛紅紅的哎。
“的确是哭了。”機械音突然響起來,吓了李盛一跳。
“宿主不用驚慌,西秦一戰的場景資料提交後,積分很豐厚,我現在權限夠了,可以跟你對話。”機械音仍然是語調平整。
“你不會先小點聲跟我說啊!突然出聲是要吓死我好找下家嗎?怎麼,你又看上哪匹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