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底,何青楊黨還是沒有明白,青龍主之争根本不是他們想得那樣,純屬兵力與武力的比拼。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
起兵之前,何青棠從未把江寒聲這張底牌顯露于人前,她也絕對不會傻到,把自己的底細全都擺到何青楊面前。
何青楊黨以為控制未央宮,奪得玉玺,何青楊就能成為青龍主。結果卻是,他們兵力的重頭全都消耗在了兵變裡,最終損失慘重。
他們早已不足為慮。
這時,何青棠隻要表露出一點似是而非的态度,心思敏銳的臣屬自然會着手處理何青楊黨的朝臣。
願意回心轉意,效忠尊主,自然最好。實在對何青楊忠心耿耿。非要一條路走到黑,那也沒什麼存在的必要。
青龍殿朝堂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潮湧動。
光這一個月過去,何青楊黨的朝臣便辭官了三個,被受賄案牽連下獄了五個。
這場交鋒甚至都沒見血。
朝臣們倍感欣慰:都說生女肖父,何青棠雖然相貌跟何胤初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但行為作風卻和他半點都不同。
如今的情形要是放在前朝,指不定會掀起怎樣一場腥風血雨。
朝中僅剩的何青楊黨惴惴不安,不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何青楊這段時間忙中出錯,遞給何青棠的請安奏折出了幾個錯字,被内政司打了回去。
本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有罪與否全看何青棠。但是打擊何青楊的機會,如何能輕易放過?
第二天,何青楊剛上朝就被一堆群情激憤的朝臣明譏暗諷口誅筆伐。狠狠發作了一通。
那陣仗,就差指着何青楊的鼻子罵他居心叵測,圖謀不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