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别人倒是體貼,也不曉得多心疼心疼自己。”
“知曉了!你少啰嗦幾句就更好了。”李昭被李時悅翻來覆去的關心說得不耐,起身掀開簾子進了室内,轉身坐到窗邊的貴妃榻上,拾起一本小說翻看起來。
李時悅跟過來坐在方桌前說道,“你且再躲懶幾日吧,過些日子有你累的,我看這後宮之中有人要忍不住了。”話畢不再多說,開始擺弄茶具,不多時室内茶香漂浮。
而後幾日,李昭有時在書房看書臨帖,整理書籍;或而側卧與榻上,單手撐腮,看着窗外小雨淅淅,興緻起時更是拉着尋月幾人窩在室内打葉子牌,也算是自得其樂。
果然幾日後就有人按耐不住,春日宴的帖子遞到了長樂宮。
“淑妃娘娘說近來晴朗,是難得的好天氣,邀各宮嫔妃和公主于兩日後禦花園清輝閣中宴飲玩樂,帖子基本各宮都送去了。”
慢月說着将帖子遞上,李昭正對着翻找出來的殘局打譜,便随手翻過放在案上開口道,“都誰應下了?”
“各宮想是聽說慶安宮往這裡遞了帖子,基本都應下了。就連素來不太和睦的肅貴妃也應了帖子。”
“淑妃宮中遞來的?”
“是淑妃娘娘身邊伺候的人親自送來的,言語也是懇切。”
“哦?讓人去仔細探探。”說話間似是全不在意,眼神都未曾離開過棋局。
将近申正,尋月方才進來回話,“回殿下,今日去各宮問過,說是淑妃娘娘本就打算花朝節當日宴飲,偏不湊巧趕上春分。這幾年陛下越發重視農耕,便撿起舊俗,祭日于壇,各處也就忙碌了起來,宴飲之事便就此耽誤下來。如今宴請想是湊巧趕上,淑妃娘娘便将帖子遞了過來。”
“既是巧合,那這帖子便接了吧。若是回來之後一直躲着不見,還不知背後她們會如何猜想,不如露個面滿足下她們的好奇,總歸隻是小打小鬧。”
“是。”
這廂李昭接過帖子,不多時後宮各人便都曉得了,他人作何想尚不知,淑妃那邊卻着實驚到了,“你說永甯公主接了帖子?”
“回娘娘,是永甯公主身邊的酹月來回的,說是公主殿下身子已然好轉,到時必定出席。”
淑妃姓賀,其父雖也在朝但與雲家和太子并無交集,這場春宴原也是早有打算,不巧趕上李昭回宮,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她才叫人遞了張帖子過去,想着李昭是怎樣都不會接下也就沒放在心上,誰知李昭竟接了。
“那趕快吩咐下面的人,這次宴席必定要小心謹慎,永甯公主是陛下的眼珠子,可不能有什麼閃失。”
這頭慶安宮内淑妃正為宴席發愁,那頭和安宮内劉袂确是發了好大的火,“這李昭也不知道怎麼想的,我前幾日派人去看望皆被她攔在了外面,如今賀敏下了張帖子她竟然應下了,這分明是在打我的臉。”
“娘娘消氣,這宮中可就您一位貴妃,自然是尊貴,永甯公主說到底也還是個孩子,您無需與她置氣。”
“自從李昭回來後,陛下來後宮的次數便少了,連帶着對旸兒的關心都少了,我如何不氣!李昭未離宮時陛下對她就是千寵萬寵,如今更甚。”
“娘娘無須擔心,總歸是女兒家,到時總要出嫁,您看華安公主,陛下再是不舍,不也開始為她擇選夫家。您現下要考慮的是二殿下的事。”
“嬷嬷說的我也曉得,隻是如今雲家動不得,太子又要立東宮,李時悅擇選人選未定,李昭又歸來,我又怎麼能無動于衷。”想到此,劉袂氣性便翻湧直上,擡手将手邊的茶盞打翻,五指用力到指節泛白。
嬷嬷見此示意一邊的侍女清掃幹淨後退下,而後走到劉袂身後擡手幫劉袂按了按額頭,見劉袂情緒不似之前一般暴怒後才開口,“老奴自小姐閨時起便跟着伺候,到如今也有二十餘年,見您成年,進宮,一路坐上如今的位置,這一路上也是兇險萬分,但您都闖過來了。如今這些不過是小事,您現下最最重要的是教導二皇子殿下,殿下尚且年幼現在看是落于下風,但幾年後的情景又有誰知道呢。且待來日啊!娘娘。”
一番話說的是語重心長,劉袂不由地放軟了語氣,“隻盼旸兒能争氣些。過幾日我倒要看看李昭如今能成什麼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