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還是忍着了,起身薅了一把他頭發:“睡到連電話都不接了。今晚想吃什麼?”
陳彥琛還沒完全醒過來:“啊...嗯...随便...都行...”
梁仲曦卷起衣袖,從冰箱裡随便用了剩下的材料都行地給他做了頓冬菇蒸雞和蒜蓉炒絲瓜,還有蝦仁豆腐羹。
吃飯的時候梁仲曦一直都在看手機,陳彥琛瞄了他幾眼,看他看得專注也不知道是不是工作上的事情沒敢打擾,一筷子一筷子地慢慢吞吞吃着飯。
到了第二天陳彥琛睡醒的時候,梁仲曦也已經例行健完身跑完步回來做早餐了。陳彥琛還縮在被窩裡,鑽出一隻手找到床頭手機,梁仲曦一大早給他發了個...PDF?
陳彥琛一頭霧水,直到打開PDF時就頓時就醒了。
剛好梁仲曦敲門進來:“醒了?”
陳彥琛用被子遮住半張臉,點點頭:“嗯。”
梁仲曦:“看到給你發的東西了嗎?”
陳彥琛又點點頭:“嗯...你怎麼知道的?”
梁仲曦:“我會魔法。”
陳彥琛:“......”
梁仲曦:“起床吧,早餐做好了,吃好我們就過去。”
昨天梁仲曦在平闆上剛好看到的是陳彥琛美國一個學生給他發來的郵件,郵件是轉發的,上面是一個宣傳海報。
海報是關于一個在廣河市為期三天的POP-UP展覽,明天就是最後一天了。展覽的主題是“逐光”,Follow the Halo。
學生留言:This seems so cool! Professor you gotta check this out! :)
展覽設在老城區的一個新生代創意園區的一個三層展廳,這個展覽是由一個國際宇宙天文學大學生學術研究交流組織和幾位藝術家共同協辦的,中心思想是想要将宇宙的脈動,永恒,以及廣袤無垠以立面和平面藝術的方式展示出來。
陳彥琛昨天看到郵件的時候其實已經非常感興趣,但是自己在網上搜了一圈,再讓凱琳小可愛搜了一波,結果所有的票都已經售罄了。
沒想到梁仲曦就昨晚吃飯的時候發了幾個消息,兩張VIP門票就到手了。
說不興奮都是假的。一路上陳彥琛抱着平闆一直刷着關于這個展覽的介紹,好幾次梁仲曦跟他說話都沒聽見。
陳彥琛激動:“我們拿的是VIP門票,我們可以去星空展廳看宇宙了!”
梁仲曦看着他這個樣子,想起了當年在布魯克林的陽台,在自己身邊耐心教自己在望遠鏡中尋找CX330時候的樣子。
"那是CX330,2009年的時候才被NASA發現的。是宇宙中,最孤獨的恒星。"
這個創意園區是去年舊廠改造而成的,以前的紅磚廠房外牆翻新和結構加固後現在都成了商鋪或者孵化器。穿過林蔭道,三層的展廳在一個小花園的大鐵門後。
展覽公開發售的門票價格相對較高且數量有限,三天的展出發行出來的售票大概就不到三百張,所以參觀的人數很少,在這麼個假期到處都人山人海的時候難得找得一處甯靜。
展廳門口是一個落地展示玻璃窗,裡面用框架擺出了“逐光”和“Follow the Halo”的字樣,展廳風格極簡,色調單調自然。
憑着門票在門口可以兌換一本關于這個展覽的介紹圖冊,圖冊裡介紹了每個作品的涵義,作者,還有靈感來源。
進入展廳後,一層的主題是宇宙的進程,以宇宙奇點大爆炸為始點來引導,從大爆炸後的零時刻到如今億萬年後發生的變化順着觀看的順序往裡展示。
從零秒一個密度無窮大溫度無窮高的奇點,到10^-43秒内普朗克時期引力量子效應明顯,到一秒質子中子的誕生,到十分鐘,萬年,十萬年,億萬年第一代恒星超新星的誕生...宇宙不停地膨脹,至到今時今日我們所探測和推測的宇宙的模樣。從微觀到宏觀,從廣義相對論到量子力學,種種推導預測都用不同卻同樣直觀的藝術表現形式和不同的視覺效果一一展現得淋漓盡緻。
藝術家們和宇宙天文學者的溝通交流,藝術與科學之間知識層面碰撞下留下的刹那即永恒的光輝。
陳彥琛的心思從大爆炸的初始就已經置身其中,一步一步向前,心思仿佛在追随着量子的腳步邁向了時間和空間的進程。
直到一層展區最後的部分,所展現出來的宇宙已經是今天人類通過哈勃望遠鏡所觀測到的畫面,陳彥琛站在那幅3D畫作前久久不願離開。
畫面中有無數星辰,可是梁仲曦跟在他身後,他眼裡隻有一顆在無窮黑暗中卻一直在熠熠生輝的小行星。
環境的渲染下,他緊跟其後的每一步都不敢太過靠近。
他總想着陳彥琛曾經說過的洛希極限。
走得太遠怕丢了,靠得太近怕炸了。
一層用的是明亮燈光,至到二層燈光就稍微暗了一些。二層主要用的是不同的藝術形式來展現已知的太陽系,銀河系甚至河外星系的天體和星系。
在每一個作品前,陳彥琛都會停留許久,都會對每一個星體介紹。
也不知道是在對梁仲曦說還是在自言自語,但說話的聲音很輕,很慢,讓人聽着心裡很舒服,仿佛就這樣置身在無窮無盡的宇宙裡,在失重的環境裡享受平靜。
陳彥琛最後停留在冥王星的展區前許久,冥王星的展區燈光最為晦暗和冷,也不知道在想什麼,梁仲曦分明從他眼裡看到了略帶哀傷的溫柔。
陳彥琛伸手指着冥王星旁邊的一顆衛星,輕聲說:“Charon of Pluto,”
“2016年,冥王星被剔除九大行星,但是卡戎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