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父與子的糾葛,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不可避免都會遭受成長環境的影響,通常我們都喜歡用父虎無犬子來形容基因的強大,但往往事與願違,一個強勢的父親,很難培養一個強大和優秀的兒子,年齡尚小,他尚可忌憚你的強勢,活在強勢的陰影下,每個做兒子的内心,都有100種抗拒的想法,隻是羽翼未豐,你隻能按部就班的服從絕對的安排。
在取舍之間,親情的存在,總是無法做到噓寒問暖的交流,做父親的壓根兒就不知道兒子心裡面在想什麼,同理,兒子也不明白父親的用心良苦,除了代差存在的隔閡,總是缺乏對彼此足夠的信任,謾罵和責怪,并不能替代理性的教育,你也無法做到和兒子以朋友的情誼相稱,沒有輩分的尊嚴,所有的關心都形同虛設,在你看來以為的好,其實在對方的眼裡,就是一種窒息的束縛,任何關系的存在都需要一個緩沖的距離,太過清澈和直白反而活的很壓抑,當你的身心籠罩在絕對控制的欲望之下,你就會失去活潑的空間和自由,誰也不喜歡像一個木偶一樣任人擺布。就像一對夫妻,其實,妻子不喜歡吃雞蛋,丈夫每次總是含情脈脈的把雞蛋剝好,放在妻子的碗裡,你不吃吧?博了别人的情面,你若假裝喜歡吃的樣子,那不是深深委屈了自己?既然别人一片盛情,何不順水成全了别人的美意。直到夫妻之間有一天無意間聊起了雞蛋的事情,丈夫才知道,其實雞蛋并不是妻子的最愛,彼此之間享受的,反而是那個剝蛋的過程,并不是所有貼心的服務,都能獲得别人的支持和理解。當你千方百計安排好了一切,在孩子們的眼裡,似乎成了天經地義的必須,沒有經過社會捶打和磨砺的心智,他永遠不會知道所有一切來之不易的艱辛,你是一個父親,同樣,你也是一個過來的兒子,現實的教育勝過你苦口婆心的唠叨,隻有讓他經曆了社會的毒打,才能告别無謂的天真。
不要對任何無法控制的預期,抱有過高的期望,生活就是一邊失落一邊憧憬,舉一反三也好,屢教不改也罷,路是我們自己選的,孩子也是我們要生的,不要去怨天尤人和責怪誰的過錯。自己當年都無法實現的理想,就不要把沉重的包袱留給下一代,當然,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孩子大了,要麼娶妻,要麼嫁人,嫁人倒還好,現在的行情娶一個媳婦,那指不定就要拼盡全部的家當,東拼西借再正常不過,然後恭祝你一夜回到解放前,孩子聽話倒也還好,三十七八還不結婚,吊兒郎當的,那就太叫人鬧心了,婚姻這個事情吧,講究緣分,你又不能像趕集的時候拿個雞籠随便把他們抓在一起,家裡如果條件不好,指不定别人還瞧不上你,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當下,别說誰現不現實,每個人都不願意和誰一起過苦日子,那些講什麼潛力股的妖言惑衆,他們骨子裡面要的隻是一個傳宗接代的工具,兒子會老去,父親也扛不住貧窮歲月的催逼,婚姻本質上就是一場博弈,賭對了,天天都有驚喜,反之,那個結局,就是淪落的一敗塗地。所以,就有了古話講,買豬子跟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