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磨滅的曆程
原創 wpl791888 明極之淵
2025年02月20日 14:46 福建
圖片
70後出生的孩子,活的像野孩子一樣。那時農村的生活剛從大鍋飯解放。從集體走向單幹,有人滿心希望,也有人選擇用消極面對。可不管怎樣,那是一個代表着階級和時代的巨變。
家裡因為孩子多,剛從計劃經濟裡走出來的人們。口袋裡面确實沒有幾個錢,為了趕上改革的春風,大夥兒都抛家舍子的去創業。我的父母也不例外,為了買一台拖拉機東拼西湊,拖拉機頭和鬥子分兩個地方買,那時的錢真的很難借,還好父親勤懇,娘家人有幾個親戚賞識他,在坎市往文溪的半道有一個地方叫矮門墩,那時候水泥廠剛剛在建設期間,他就住在竹棚裡,靠給水泥廠跑運輸賺錢,那時候水稻還是兩季,春秋兩季就把拖拉機頭卸下來,裝上旋耕機,幫他們打水稻田。那時候在大路下的涼亭,我們就在地闆上鋪上稻草,然後用雨衣蓋着。湊合着過了多少個夜晚。
有一次拖拉機的油箱被人放進了沙子,後面忙了一個上午才把郵箱裡面的沙子清幹淨,你不能說人心壞,你一個外地老到人家本地賺錢。而且活又幹的那麼好,關鍵是價錢還比本地人比較便宜。多少是會讨人嫌的。從那之後我們就把拖拉機開在睡覺的涼亭外。那時候的天空特别藍,我很喜歡到大路下老師傅的雞腸面店,吃雞腸面。老師傅的一隻腿有點瘸,但人是很熱情,他經常叫我小鬼,上料的時候會多給一點肉給我,那時候的生活無憂無慮,有時坐在田坎上,看着老爸開着拖拉機在水田裡,飛快的忙碌着。鬥笠是他的标配,而我曬得像一個泥鳅一樣,蓬頭垢面的,頑皮的很。從大路下到文溪,沿着蜿蜒的縣道,旁邊有一條清澈的溪流,那時候的煤洞就沿溪而采,到晚上的時候你就能夠看見漫山遍野的燈光,明晃晃的亮着,像無數隻螢火蟲。
媽媽有兩個弟弟,小舅在八幾年去參軍,參軍的地方在廈門鼓浪嶼,退伍以後也沒有安排工作,然後娶了下洋的一個姑娘。小舅媽喜歡穿着古樸的衣服,總是讓人有一種很土的感覺,下洋話柔裡柔氣的口音,如果說你沒有聽習慣,還以為他們沒有吃飽飯。我經常從大路下走路上文溪,那時候的外婆很勤勞,因為頑皮的緣故,大舅和小舅不是很歡迎我去外婆家,經常指着文溪後面的大山,叫我沿着山路走回老家。那時候我在想,你現在不歡迎我,以後指不定我就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