剁了足足半簍子,那鍋裡的水也滾開了,豬食便已經開始煮了。
岑嫣又将一些蝗蟲和一些剩飯菜倒入鍋裡,隻等着鍋裡的東西慢慢煮着了。
旁邊爐竈上的小鍋上放着今日的早食,今日早晨出門時,隻是煮了些白粥,又把葛花放在上面蒸,就直接出門割豬草了,隻讓董承志父子幾人幫忙看火。
如今回來,這些早食的溫度正好,她們一邊看豬食竈裡的火,随時添置些柴禾,一邊吃着早食。
煮了約莫大半個時辰,鍋裡的豬食已經煮好了,岑嫣用瓢舀出一些豬食倒到木盆裡,準備放涼之後再拿去喂那群小豬崽,就聽許慧叫她。
“嫣娘,現在天色不早了,咱們該出門了。”
“嗳。”
岑嫣擡眼看了看外面的天,此時約莫是辰時,現在出門正好,不會太早或是太晚,人家估計也在家。
去的太早,可能有蹭人家早飯之嫌,去的太晚又可能蹭人家午飯。總之,懂規矩的人都不會趕着飯點上人家門。
許慧讓董繁枝看家,重點看着爐竈裡未完全熄滅的火,她雖将火退了,但仍然存在安全隐患。
之後便帶着岑嫣和董仲清出門,走在路上時,就遇到了三三兩兩的寨民。雙方雖算不得熟悉,但寨民看她們的眼神也比從前柔和了許多。大抵是她們家住了這麼久,也沒對寨子作出什麼威脅之事,所以也漸漸習慣她們的存在了吧。
來到吳家,就看到吳家人正在翻曬谷子,吳世忠和吳文蘭用谷耙反複地反面,見三人來此,讓吳文蘭招呼着幾人進屋坐。
許慧焦灼地在屋内等候,等待能主事的吳世忠和聶紅英過來。
董仲清偷偷地沖吳文蘭擠眉弄眼,可吳文蘭沒理他,隻找岑嫣說話。
他一時間也洩了氣,這段時間他都在家裡忙,也沒空出來找吳文蘭玩,猜測對方應該是生氣了。
“文蘭,我們今日過來是有事。我們想問問你們寨子裡有沒有孵小雞崽小鴨崽的人家,我們家想買一些。”
比起我家的其他人,岑嫣更傾向于選擇同熟悉的吳文蘭說起此事。
還沒等吳文蘭回答,就見聶紅英端着茶水出來。
見到母親過來,吳文蘭立馬就将小雞仔小鴨子的事情說了,聶紅英聽了這事,立馬就笑着跟閨女說了此事,吳文蘭聽了也跟着欣喜地翻譯。
原來寨子裡的确有孵小雞仔小鴨子的,最近正好在孵,她們可算是來對時候了。
打完谷子之後,農人正好閑下來,所以就會找些養雞養鴨的事情幹,也不讓自己空閑下來,到了冬日過年的時候還能吃上雞鴨肉。
“那是哪戶人家啊,我們要去哪買呢?”許慧急道。
“這怎麼讓你們去問呢,我去幫忙問就好了,隻是你們想要多少?”
岑嫣比了個數:“十隻,六隻雞,四隻鴨。”
“行,這事就包在我身上。”吳文蘭打包票,忽的她話鋒一轉,眼神有些古怪,之後才緩緩開口道:“隻是咱們山裡大都是交換東西,很少用銀錢,若是到時候他們要拿東西換......你們......”
許慧一愣,才開口問道:“野味可以換嗎?或是動物的毛皮?”
“自然是可以的,若是聽說是有肉換,他們自然歡天喜地。”山裡的人時代生活在此,靠着種水稻為生,有些人會打獵,有些人卻不會,所以獵物也是緊俏貨。
吳文蘭清楚董家的情況,知道他們家自然囤的有一些肉,時不時的也能帶些野味回家。她剛才詢問也隻是為了給董家打預防針,了解這寨子裡的一些規矩。
見這買小雞仔的事情已經說完,董仲清才提起買稻谷的事情,末了他還試探性地問道:“你們寨子裡的人收的稻谷應該都有富餘吧?咱們家要用多少肉來換啊?”
他仔細想了想,董家現在似乎隻能拿些野味去換别人家的稻谷,再沒有能拿得出手的東西。
聽到董仲清的話,吳文蘭有些驚訝,她記得董家的存糧應當是夠的,她之前送過一袋糧食,吳寒蟬家也因着恩情的事情送過一袋糧食。按理說,董家現在應該不缺糧食才對。
她想了想,立馬就想到岑嫣和許慧剛才問的雞鴨,是了,他們家現在已經養起了豬,再加上些雞鴨,可不就得喂些糧食嗎?
這樣看來他們家的糧食确實也會消耗的極快,正好最近收谷子曬谷子,董家就是在未雨綢缪屯糧食呢。
“都有富餘的,每家每戶收下來的稻谷都能囤許多,我家就有。不過你要是問别家人,那這事兒估計得問問你要問的那戶人家才行。”
說着,吳文蘭狡黠地笑,又繼續道:“我家倒是沒那麼多規矩,你家無論拿啥來換都使得,哪怕是來我家幫忙幹活,我跟我爹說就成。”
其實她是想直接拿些稻谷送董家人的,但是想到這稻谷不是自己種的,自己也不好直接做主将家裡的糧食送人。
這個時代的糧食很珍貴,特别是在這戰亂年代。哪怕外面的戰亂沒有波及到這山裡來,但她還是無法自己處置家裡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