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的風,拂過燈火通明的梅家外院,當白日絡繹不絕前來吊唁之人散去,梅家其他兩房幫忖着梅六郎哭靈的姑娘,白日裡也忙累了一日,晚間無人前來吊唁,自是要回到各自的院子歇息,而尚留在金陵梅家的孫輩及其各自的媳婦們,白日裡也是忙前忙後的幫忖着梅家小三房招待前來吊唁的親朋,眼下夜已深沉,自然也各自回屋歇息。
按照規矩,成親無子嗣傍身的媳婦病逝,隻得在夫家停靈七日,待第七日卯時一刻起,梅家需在四娘靈柩前的長香案上,将此前七寸長的短香換成四十九寸長的香,再擺上雞鴨魚等葷肉并各色瓜果糕點,統共七七四十九樣豐厚的祭品,這便是頭七的祭拜。
另還有,頭七裡來梅家吊過唁的衆人,得再次來給四娘上香磕頭,算是送四娘最後一程,直待衆人一一上香磕頭後,在梅家吃了朝間齋飯,并拿着梅家的回禮,将四娘的靈柩送出梅家的大門,這些吊唁之人并不需要跟着梅家族人将四娘送上山,便可以就此打道回府了。
當然,除了梅家族人中的平輩或是小輩需一路出殡送四娘的靈柩上山外,作為四娘娘家人的沈家,比之四娘輩分小的族中男丁,需得在出殡路上擺上幾十上百樣的祭品給四娘路祭。
雖四娘出自嫡支一脈,而嫡支一脈多數都是嫡長承襲,慣來輩分不高,可,耐不住沈家房頭多,比之四娘輩分小的小輩,最小的還不足三月,最大的已年過三十,統共七十有三之多,這七十又三個小輩之中,有三十七個都是男丁,所以,這三十七人,在四娘頭七出殡的那日,都得給四娘設路祭祭拜。
當然這三十七位小輩男丁,其間有十六人要麼考中了秀才舉人,如今人在外遊曆,要麼已中了進士在外為官。
對于路祭來說,本人親自設路祭祭拜自然最好,倘出現在外之人,一時趕不回來時,可擇一個尚在金陵親自路祭的族中兄弟或是小輩代替。
這些個,王氏已然出面同他們一一商量妥當,必不會墜了沈家的臉面,也算給四娘風風光光的葬禮上憑添一筆光彩,屆時,旁人說起來,不僅沈家得臉,故去的四娘也能得臉。
而今個兒,才是頭七的第一日,各個與梅家有來往的親朋好友且人在金陵的,皆已派了人來吊唁,之後的幾日,更是一日累過一日。
而需給四娘摔罐的梅六郎,頭七裡頭想要合眼眯一會兒,也是奢侈無比的,便是在這無人來吊唁的深夜,梅六郎也得燒紙,燃香,這頭七裡頭,黃紙香火務必不能熄滅,否則,别說故去的四娘,就是梅家族人也是兆頭不好。
梅六郎雖心裡頭恨極了四娘的不貞不潔,卻是讀聖賢書長大的,眼下四娘這一樁,已然被自個兒祖母花了大力氣壓下,别說其他兩個小房頭的人了,便是他的母親,也是一概不知的,如今四娘這一去,便是她的陪房諸人也一并交由了沈家大太太王氏處理幹淨了,現下知曉内情的,整個梅家裡頭,也隻他自個兒同祖母倆個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