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祈安吃了中飯,懶洋洋躺在了檐廊下。
正值春末夏初,院子裡暖融融的。太陽有些許晃眼,周祈安便問丫鬟要了張帕子蓋在臉上,聽着鳥叫闡明閉目養神,簡直舒服得不羨神仙。
而正欲缱绻入睡,便聽祖府派了人過來。
王夫人派來的丫鬟口齒伶俐,正在前院同王榮交涉,周祈安在後院也聽到了:“老爺今晚設宴,夫人叫我來請二公子。二公子上回從馬背上摔下來,夫人特别擔心,叫二公子今日早些過去,她好看看。”
王夫人。
祖世德的原配妻子,也是一手把周祈安帶大的人。
王夫人是縣丞之女,相較貧農出身的祖世德,身世自然好上許多。
當年祖世德還隻是一員小将時,王夫人便下嫁給了他,後來祖世德升了軍職,奉命到關外戍邊,王夫人又背井離鄉,帶着孩子追随祖世德到了關外。
戍邊生活自然不比在中原,但王夫人自己種地、放羊、喂馬,統統都不在話下。
有時北邊來“打草谷”,她自己還會提刀砍人。
再後來,祖世德升為了啟州最高将領。
那是在北國之亂發生之前,當時的邊疆還算太平,幾十年沒有發生過戰亂,頂多北邊成群結隊過來劫掠糧食、人口,軍隊要加以保護。
太平久了,大家難免掉以輕心。
而在慶元八年,也就是十八年前,祖世德奉命進京述職,北邊的回丹部落便趁虛打了進來,大舉攻進了城内。
與之前短平快的劫掠不同,那一次的敵人顯然是大張旗鼓,直沖官兵而去。
很顯然,敵軍此次的目的并非劫掠,而是有預謀的入侵。
隻是城中士兵沒了最高統帥,猶如一盤散沙。
大家打了兩天,看回丹部落攻勢着實有點猛,便一哄而散,紛紛當了逃兵。
城中百姓也都跑了,整座白城拱手讓給了回丹。
于是那一夜,祖世德前腳剛踏進長安,白城淪陷的軍報便八百裡加急送進了宮裡。
第二日,不明情況的祖世德一入宮朝見陛下,朝中大臣便大罵他玩忽職守,禦下不嚴,丢了白城,并将他下獄,要治他的罪。
好在當時朝廷二三十年沒有打過仗,正是武将凋零、青黃不接的時候。
兵部商議了幾日,實在找不出合适人選,看祖世德有幾年戍邊經驗,便給了他一次戴罪立功的機會,把他從牢裡撈了出來,叫他去前線禦敵。
他便連夜奔襲回了啟州,準備反攻白城。
本以為隻是一次小規模的邊境沖突,不成想,敵軍卻是有備而來。
北邊幾個部落聯盟,讓回丹部落打了頭陣,大家來勢洶洶,勢要掠奪那片草原。
祖世德一邊迎敵,一邊向朝廷發出軍報,告訴朝廷,敵人此次殺氣騰騰,野心不小,需要朝廷增兵支援,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隻是那一年的長安城,還未曾被北國人的鐵騎踏破過;那一年的天子和朝臣,也未曾嘗過倉皇出逃、站在亡國邊緣的滋味。
長安城内一片歌舞升平的太平景象,沒有人把這接連而至的軍報放在眼裡,隻罵他祖世德無能。
祖世德也隻收到兵部一封回複:
收不回白城,提頭來見!
當年祖世德和王夫人育有一兒一女,長子名喚祖鶴旋,是他們的第一個孩子。
祖鶴旋自小聰慧,能騎善射,祖世德很驕傲,常常把他帶在身邊。
隻是回丹一役,在一次混戰之中,祖鶴旋被回丹人擄走。
回丹人以此要挾,要祖世德退兵千裡。
在民族大義面前,祖世德不敢苟求平安,堅持不肯退兵,在城下大喊:“你們便是殺了他又如何!”
而沒幾日,祖鶴旋便被回丹人殘忍殺害,屍體被大卸八塊,懸挂在了城牆之上。
這也是王夫人一生的傷痛。
王夫人深明大義,跪在城下,看着城門前七零八落的屍體,隻說了句:“我兒為國捐軀,光宗耀祖!”
隻是自那之後,她便與祖世德離心。
後來祖世德在北國之亂中一戰成名,平步青雲,成了周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
王夫人再是縣丞之女,相較之下,也隻稱得上“糟糠之妻”了。但祖世德也一直不離不棄,對王夫人情深義重。
祖鶴旋慘死之後,兩人隻剩祖文茵一個女兒。
王夫人不願再看到他,同房更是不可能。
但祖世德也隻是領回了周權、周祈安兩個孩子,收為義子,而未曾考慮過納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