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牛殺的越來越多,司石榴的下貨生意也越做越大。
陳青又給她從屠宰場買到了很多豬下貨,讓她頓時壓力倍增,就光處理這些食材做成成品,也不是一個小工程。
除了家人幫忙之外,司石榴又從梧桐村招來了兩個大姨,每天下午到她家裡幫忙處理下貨,煮鹵味,一下午給兩塊錢工錢,村裡的大姨為了這個工作打破了腦袋。
緊接着又遇到了一個問題,銷售人手不足。
量倒是也沒有大到一個廠區賣不光,但是司石榴不想這麼做,一個區域分一套下貨足以,并且牛跟豬搭配,牛下貨賣一塊五一斤,豬的賣一塊錢一斤。
于是她大手一揮,印刷了一千份宣傳單,又雇了五個臨時工大姨,分布在幾個地方賣鹵貨,宣傳店鋪地址跟開業時間,并說明店面開業,不再擺攤銷售,要買鹵貨可以到店裡購買。
衆人好奇的拿着宣傳單。
這是一個所有帶字的紙制品都不愁銷售的年代,這宣傳頁做的十分精美,正面是好多鹵味面,上面雖然有店面地址,但字體不大,可以直接做海報挂在家裡欣賞。
反面簡單粗暴的是一個菜單。
最最沒見過的是,下面接近一半的位置,都打了虛線,做了刻劃工藝,輕易的能撕成一小片一小片,每個小片上有不同的優惠方式,比如滿兩元減一毛優惠券,滿五元減一元優惠券,兩人同行免單兩份清湯面優惠券等等。
對于别的優惠,大家多少都能理解,但是對于這個兩人同行免兩份清湯面的優惠,确實是很多人都看不明白。
這個優惠,似乎沒有疊加任何的門檻,兩碗清湯面,在這個時代,也不是什麼丢大街上沒人要的東西,萬一讓好吃懶做的人收集起來集中去店裡吃,難道真要管着他們随便吃麼?
面對這個疑問,司石榴笑盈盈的回答:“是的,這個沒有任何門檻,隻要是兩人同行,就免兩碗小面錢,但是一個人過去,不管吃一碗還是兩碗都要付錢哦,三個人的話,隻要付一碗小面的錢就可以了。另外我們的優惠券隻認蓋了我們印章的,沒有印章的是無效的。”
衆人這才拿起海報仔細打量,還真在優惠券上,看到了印章。
晚上的時候,司正國也好奇這個優惠,這不就是明擺着往外送東西,萬一都是吃這個的,不賠死了?
司石榴仍舊賣了個關子:“二哥,開業你就明白了,這裡面給店裡帶來最多話題,跟最多利潤的,一定就是這張優惠券了。”
司正國連續想了幾天都沒有想清楚這裡面的關鍵,但是确實如司石榴所說,這一個優惠券頓時爆發的全城的讨論。
司石榴見熱度上來了,加急又印了兩千份海報,在各個家屬區開始派送,幾天時間内派送一空。
這操作讓衆人更迷了,一共送出去三千張海報,一旦這三千張海報裡面的小面全部被人吃了,那就是六千碗小面,先不說店裡能不能,多久能做的出來,就是光這小面的成本,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司正國越想越害怕,生怕司石榴跌個大的。
司石榴卻仍舊樂呵呵的,每天忙的顧頭不顧腚。
眼見着離開業日期越來越近,店裡的裝修也接近了尾聲。
王順德不負所望,在制作出收銀台跟店裡需要的桌椅闆凳之外,還做了幾張長條的,可折疊的大桌子跟配套的椅子。
這些東西平日裡能收起來,放到留好的倉庫裡不占地方,如果店裡坐不下,放到門口,拼桌坐能坐百十号人。
司石榴的操作衆人越來越看不懂了。
送出去那麼多小面不說,後面的後廚占了整個店面的大部分,倒是打起了門口的主意,這是真要撸起袖子往外送的節奏啊?
臨近開業的日子,店裡終于裝修完畢。現在的裝修好的就是,沒有那麼多化工原料,裝修完後整個店面沒有什麼味道,司石榴算了算開業時間,開始在店裡做新品試吃。
誰也沒想到,她能把面跟鹵味做出那麼多花樣,每個吃過的人都贊不絕口。
終于在全城人民的期盼下,在司石榴跟前的親友的擔憂下,司石榴帶着選出來并且培訓好的五個大姨,三個煮面師父,迎來了開業的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