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将來自己成了他的妻,隻要籠絡住他的心,自己定然會被他好好對待的吧!
又思及太子……雖冷情了些,但又有一股溫潤如玉的親切之感,當初她因着避寒風而“誤”入太子更衣之地時,他還笑着關切自己……讓自己多飲些姜茶,莫要着涼了!
張嬷嬷見謝琳今日腳步急促有些反常,進了院子坐定,瞧見謝琳從衣袖裡拿出的銀票與首飾,不由大驚失色,剛要去勸!
謝琳伸手阻止道:“你閉嘴!這些本也該是我的!何況,我本是富貴命,晉陽王與太子,總有一個要娶納我,将來得了權勢财富,我也不會忘記撫養我的人!屆時,十倍八倍的還她便是。”
說着便在張嬷嬷憂心忡忡的目光中,謝琳試戴了手飾,并且道:“過幾日寶陶郡主設下的賞花宴,讓人備一下輕駕吃食!”說着,她想起拿了百兩銀子的銀票,抽出二張二十兩的,給張嬷嬷道:“你拿去,給我置辦些香囊還有城東的香記的上好香膏與胭脂!随後再讓珍衣坊的上門來給我量幾套衣衫!帳就記在阿娘處!”
想到那上了鎖的抽屜,還有沒上鎖的那一層裡還有一張百兩的銀票……
謝府公帳上估摸着是不能夠,但廖氏肯定付得起。
隻是當晚,張嬷嬷雖去辦了這些事,但她覺得這銀票着實燙手,有覺得要生出事端。
果然,她的預想沒錯。
廖氏與姚嬷嬷發現後,一想便知是謝琳。
廖氏心拔涼拔涼,除了謝琳待自己涼簿之外,還有就是這等行為怎可有!?
擅拿便如同偷竊,一個正經的嫡女,這等行為,怎可有!?
隻是,終究還是留面子給謝琳的。
廖氏讓人來傳話給謝琳,眼見着廖氏是不打算放過,要和她計較,謝琳不禁大哭泣起來。
而謝大爺聽聞動靜,也過來了,聽到這等事,雖覺得謝琳不對,但思及她所言,也覺得是廖氏做的不到位,于是不疼不癢的說了一頓謝琳,之後便對廖氏道:“你娘家送來的好物,即使如今阿琳非你親生,但也不可因此怠慢了!夫君的子嗣都是嫡妻的子嗣,賢良淑德,素來是廖氏女子的家訓。”
廖氏一口老血都要噴出來,她冷哼一聲,道:“妾身是有錯,沒能将賢良淑德延續在與夫君一起教養的子女身上。”
謝大爺被廖氏譏諷的有些尴尬。
再望向謝琳,及謝琳身後臉色慘白的張嬷嬷……他當即指着張嬷嬷就道:“一定是你這個老東西,私自拿了夫人本欲給二姑娘之物,你說,你私藏這些,意欲何為?難不成是要據為已有!?”
人道說指鹿為馬,颠倒黑白。
可這謝大爺确實是‘無中生有’的高手啊!
在衆人一片莫名與驚愕之中,還是謝琳反應快,她将還在震驚與愣神中的張嬷嬷一推,随後道:“你怎可如此!虧我平日還如此信你!”
張嬷嬷隻覺五雷轟頂!
旁人如何指責她倒也罷了,但一直陪伴着長大的謝琳如此,張嬷嬷連解釋的心思都沒了。
她歪靠在一旁,反正也沒人打算給她解釋的機會,她索性閉口癱在那兒……
廖氏怒了,她指着張嬷嬷還想給她個機會,道:“張嬷嬷是府中的老人兒了……”
“夠了!”謝大爺卻是強橫道:“天色已晚,府中鬧出這麼大個動靜,也不怕左領右舍的笑話!”
哼!這謝府被左鄰右舍看的笑話還少嗎!?
恐怕整個都城的官場,就在看不上謝大爺吧!
甚至謝大爺的嫡親阿弟謝二爺,都不屑與他為伍!
謝大爺大概也覺得自己太過無恥,終究還沒到緻賤無敵的功力,還是會惱羞成怒一下,但他無恥的火候還是可以的,于是他轉過頭來便對廖氏發怒道:“你身為謝府主母,體下不察,這些年來,一直病纏身子,還要我為之操勞,論過錯,你也不小!下次切不可再有,若不然,你便與你那痨病女兒一道,到莊子上去養着,謝府裡,也并非非要你在不可!“
說完,拂袖而去。
而廖氏此時再也支撐不住,一口血噴出,随後昏死了過去。
---
寶陶郡主是皇帝嫡親卻早逝的阿妹唯一的女兒。
她設下的賞花宴,每年皆有,通常太子與晉陽王,還有旁的郡王、公爵之子,都會前去,整個都城的貴女,哪個又會不想去。何況,賞花宴可也是名副其實的賞花,各色花卉還有珍惜鳥兒,真正展現出鳥語花香之感,讓人仰慕傾羨。
謝琳雖覺有阿父撐着,也家中鬧出這種,廖氏也不願再見她,她正難受着,文淵閣大學士的長孫女文倩卻是下了貼子,邀請她一道陪着,如此謝琳便不會覺得孤單與突兀。自然打算帶着新進的蔔嬷嬷欣然前往。
而寶陶郡主此次邀請掌廚的,自然是近來紅火都城的錢氏。
她打聽了,辣味館與甜食鋪子皆屬錢氏産業……于是,一陣車馬勞頓,終究錢大爺還是要去求謝韻。
話說謝韻這裡,通過李嬷嬷接到姚嬷嬷傳來的口訊,不由怒火中燒!
錢大爺内心糾結半餘日,終于還是推辭不了,便一臉為難的過來,沒卻想,他隻開了口謝韻便爽快應下。
錢大爺不曉得實情,隻是更覺得謝韻天生就是來相助錢氏一族的,是個重情重義之人,當即慷慨的,又是補償了千兩銀票。畢竟,自己當初應下的兩個商鋪,說好的五五分帳,如今被太子與晉陽王兩個折騰的,坎坷太多,也該要補償她一下。
而錢銀多也愉悅的讓人理着包袱,對着錢大爺道:“我明日便與阿韻一道啟程,将錢氏産業鋪到都城去。”
錢大爺點了點頭,心中也在盤算着,錢銀多與謝韻兩人一同在都城為錢氏産業擴張,這一同走過的經曆,若能相助兩人郎妾情意,那也是一番美事。
何況,謝韻并不藏私,屆時一定會有更多的廚娘被教導出來,于錢氏産業更是有利而無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