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把武力值加到100,那也隻是力大無窮,想做到真正萬夫莫敵,那還要經過系統的訓練。
所以楊秋決定求唯一有關系的張家幫忙。
當然,楊秋不傻,直接平白無故地讓張家培養她。
那叫依附,以後張家就是她的主人。
所以六年前,她準備了一個巨大的利益來和張家做交換。
當時楊秋考慮了許久,首先,高産種子和肥料拿出來雖然有用。
但其實豪強最不缺的就是糧食和财産。
更何況,實力不夠強大的情況下,暴露這麼多異常的種子和肥料,那是取死之道。
古人又不是傻子?看到你異常還無視。
至于曬鹽方法,張遼家其實在這個漢朝還不算強大。就算在并州來看,張家在并州都算是微不足道的豪強。
所以碰鹽也是找死,除非拉幾個大家族一起幹。但那就太麻煩了,楊秋不想把自己陷入危險之中。
思來想去,她最後奉獻上了各種類型的造紙方法。
張遼家是豪強,想要進入更大的士族圈子,要靠經學。
而在東漢經學入仕,那就得拜師,這師傅自然得是大儒名士了。
有了名士弟子身份,你才有資格踏入士族圈子。
所以張遼家需要士族圈子的入門券。
而紙張,當然是那些大儒名士認為的好東西了。
其實東漢已經有造紙術了,最開始蔡倫革新了造紙工藝,但成本還是很高。
這種紙也不能普遍應用。
不過技術都是在進步的,如今已經有一個叫做左伯的人再次改進了紙張。
這種左伯紙厚薄均勻,質量上佳,簡直成了文人們的最愛。
但左伯紙雖然能用,但依然昂貴,且産量不高,一般人可用不起。
所以楊秋購買了書籍撰寫了後世不同紙張的制作方法,然後把這個技術作為交易獻給了張家。
在現代化科技之前,古代造紙主要分為四類。
竹紙,麻紙,草紙,皮紙。
竹紙是一個創造性發明,用竹做紙張簡單便宜還可以量産,可是北方不怎麼有竹子,所以此方法暫時隻能看看。
麻紙主要是大麻苎麻之類的植物制作,目前東漢紙張的原材料就有這個。
草紙主要是麥莖,稻杆原材料,可惜強度不大,基本不能來書寫,主要用作包裝紙。
皮紙主要是用樹皮做紙張,這種皮紙做成的紙張厚重堅韌,極為潔白,蔡侯紙左伯紙的原材料就有這個。
而樹皮原料分為幾種,楮樹皮,桑樹皮,木芙蓉樹皮等,可惜古代最牛逼的宣紙原材料青檀樹皮在安徽皖南一帶,北方不行。
不過造紙時候用的原材料不是單一的,這幾種材料有時候會混合起來制造。
目前北方書寫紙主要可以制作麻紙和皮紙。
而麻紙在古代實踐之中,可以生産黃、白麻紙,這種紙張正面潔白光滑,背面稍稍粗糙。但它質地堅韌,隻要不受潮,保存千年都可以。
皮紙以楮樹皮桑樹皮等為原料,做出的紙張屬于上等品。因為太有韌性,原材料纖維較多,所以皮紙從紙的縱面順撕,還可以做成棉紙。
當然,這種紙張目前東漢有,大儒名士也都見過,不是啥稀奇貨。
所以要玩花樣,那就得技術升級。
根據後世之人玩的花樣,可以給紙張染色,用植物染料做成不同顔色。
也可是采集花瓣染香,讓紙張染上香氣。
還可以精益求精,将皮紙精細加工,染色施膠施粉,砑光砑花水印灑金等。
提高技術水平,迎合那些名士們的愛好,讓他們覺得這種紙張高端雅趣風流。
畢竟後世文人就是走的這條路線,什麼薛濤箋,謝公箋,澄心堂紙……那都是文人們玩出來的花樣,也是文人們的最愛。
所以楊秋自稱師傅傳承了自己造紙術的方法,然後成功和張家制造出來了各種各樣的紙張。
之後,張家先用這種加工精美的紙箋用作敲門磚,率先叩響了東漢大儒蔡邕的心扉。
光和元年,天子劉宏詢問蔡邕朝政問題,蔡邕暗示宦官幹預政事,結果被宦官團體偷偷看到了。
之後一番朝堂風雲,朝廷内鬥,
蔡邕先是被關到洛陽監獄裡面,之後又被流放到了并州朔方郡服勞役,最後又輾轉居住在了并州五原郡安陽縣。
這不就是最好的接觸時機?來都來并州了,以後可沒有機會碰到。
于是蔡邕落難,張家主動示好,還帶着文人雅客拒絕不了的精美紙箋。
所以蔡邕心動了,然後他收徒了。
一個是明面上的張遼,一個是隐藏身份的田沖。
而楊秋通過這樣一番交易,她成功得到了在張家深造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