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歐洲和南美洲的頂尖強隊,巴西隊和比利時隊的這一場比賽吸引了衆多目光。
但這場比賽踢的卻沒有大家期望的那樣精彩,一直到上半場結束時,雙方球隊都沒有進球。
巴西隊在前鋒線上的攻防能力,讓看台上的巴西球迷們多少有點失望,完全不像小組賽裡那麼銳利,多次進攻都被有歐洲紅魔之稱的比利時隊化解。
從上半場的比賽中比利時表現出來的能力,以及在攻防的轉換中表現出來的速度當中,不難看出比利時隊比巴西在小組賽中遇到的對手都要強。
這樣沒有進球的比賽,在球迷看來實在是有些沉悶,但實際上出現這樣的場面是因為雙方的防線水平都很高。
從打法來看,比利時隊對巴西隊研究的比較透徹,他們采取以攻對攻的策略,完全牽扯住了巴西隊的攻勢。
巴西隊當然也研究過比利時的風格,然而這場比賽比利時隊改變了小組賽中以守為主的戰術,使巴西隊開場之後顯得不太适應。
在巴西隊屢屢進攻不能得手的時候,還被比利時隊的7号威爾莫茨一個頭球給攻破了球門,好在因為争頂時的一個手上動作被主裁判判罰進攻犯規,這個進球被吹掉了。
連解說都說:“巴西隊這下危險了,他們的對手非常了解他們,但他們對對手的戰術卻不能做出有效的處理,他們必須以兩倍于對手的跑動對付比利時隊,這樣對巴西隊的體力也是巨大的負擔。”
巴西隊怎麼才能從戰術上進行有效處理?
斯科拉裡陰沉着臉,比利時的這種踢法他并不是想不出解決辦法,但是巴西隊是一隻非常依賴球星能力的球隊,在戰術上做出大調整很可能會讓球員的個人發揮受到限制。
陷入糾結的斯科拉裡站在更衣室裡沒說話,平日裡打打鬧鬧的球員們也不敢說話,但中場休息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還沒等斯科拉裡糾結出來個結果,比賽就要繼續進行了。
下半場比賽剛開場,比利時隊就給巴西隊來了次驚吓,威爾莫茨接球後迅速轉身,随即就是一腳大力低射,塞尼勉強把球推出球門。
然後比利時隊繼續向巴西隊的防線施壓,而卻巴西隊遲遲未能創造出有威脅的進攻。
斯科拉裡忍不了了,用卡卡換下了儒尼尼奧。
卡卡在上場後向隊友們傳達了教練的新戰術——卡洛斯和卡福留守後方加強巴西隊的防守。
斯科拉裡的計劃是用卡洛斯和卡福來加強巴西隊的防守,以應對比利時攻對攻的戰術,至于兩人不參與進攻造成的火力空缺,就用比儒尼尼奧攻擊性更強的卡卡來彌補。
在又一次攔下對方的射門後,塞尼大腳開球,足球從空中飛向球場的中圈,這一幕在聖保羅的比賽中發生過無數次,憑借兩人之間的默契,早就在中圈附近就位的卡卡甚至不等球落下,胸口停球膝蓋一颠,球向着比利時的半場滾去。
卡卡腳面觸球,昂首闊步,一步一趟。
這時候,比利時攻對攻的戰術缺點就暴露出來了,他們的中場全在巴西隊的半場内,自己這邊居然隻有四名後衛留守,比利時的中場來不及回防,隻能目送卡卡一路狂奔。
卡卡的帶球很有特點,他的跑步姿态總是十分挺拔,這在高個子球員中很少見,因為身材高大的球員擡頭挺胸會導緻重心高,不方便急停和加速,也會削弱對腳下的控制。
并且卡卡每一次趟球,球都會滾的很遠,步距大的人很難做到一步一帶,原因是一樣的,因為觸球力度難控制,無法做到高頻率觸球,在這樣的情況下每次把球趟那麼遠,很容易就會被攔截。
但卡卡的帶球卻完全違反了這些常識,他強大身體素質和球感,讓他仿佛天生跟腳下的足球就是一體的,使用這種極其不合理的帶球方式,但卡卡速度卻讓足球像是根繩子拴在卡卡身上一般,自己滾出去之後又回到卡卡腳下。
這種完全非人的帶球方式,讓卡卡在快速奔跑的過程中,又不失美感。
面對向他撲過來的比利時後衛,卡卡并不慌張,他簡單把球往旁一撥,一個變向後瞬間速度爆發沖了過去。
導播把鏡頭掃過坐在看台上的歐文,四年前的世界杯上也是這樣,來自英格蘭的少年迎風奔跑,同樣高速帶球和突然變線。
但卡卡與歐文還是有很多不同,歐文在禁區内嗅覺敏銳,射門技術出衆,卡卡雖然同樣在禁區内踢出過不少妙絕的射門,但他更擅長的還是——
“哦!卡卡在距離球門快四十米的地方停球,他要射門嗎?這麼遠的距離,沒有助跑……”
不需要助跑,不需要蓄力,隻需要看一眼球門的方向。
上一場比賽中哥斯達黎加隊沒能見識到的驚天遠射,這下比利時隊有幸領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