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八卦史記故事 > 第14章 商朝(三)

第14章 商朝(三)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這裡講一下為什麼告訴巫鹹。“巫”這個詞在古代(即便在現代)也不是随便用的。巫在古代是擔任上帝(天上的帝王)與下帝(地上的帝王)之間的紐帶的人,據說就連黃帝作戰,都要請祭司占蔔吉兇。這些國家的大祭司,他們往往擁有超自然的力量和神奇的醫術。在商代,天子往往沒有那麼大權獨攬(但是開國天子基本除外),國家政事除了天子,還有相、史、巫、司馬、司空等等各位大臣協商決定,而巫因為代表天命,所以巫的意見是很重要的,也是不那麼容易說話的。

伊陟把太戊要修養德行的事告訴巫鹹,大約是希望通過巫鹹告訴上帝,太戊以後會好好幹,請上天繼續庇佑他。而巫鹹後來也輔助天子治理朝政做出了很好成績。他曾經寫過《鹹艾》和《太戊》。這兩篇文章内容已經失傳,據說第一篇講巫鹹的治理理念,第二篇大約是贊美太戊帝的政績和善于納谏。太戊帝還在太廟中稱贊伊陟,說不能像對待一般打成那樣對待他。伊陟謙讓,寫下了《原命》。就這樣,商朝再一次複興起來,諸侯又重新臣服,太戊被稱為“中宗”。

這裡提到了太廟。我們知道古代人(最少有很大一部分古代人)是很相信天命的,司馬遷開頭第一篇寫《五帝本紀》裡的第一位黃帝的時候就寫了他注重祭祀,後面不論是堯舜禹,沒有不注重祭祀的。就連啟征讨有扈氏也是拿天命說事。不論神明還是祖先,都被恭恭敬敬地奉養。太廟是供奉祖先的地方。太戊在供奉祖先的地方跟祖先彙報說,伊陟這個人非常有德行,給我很大的幫助,我不能用對待普通大臣的方法态度對待他,這是非常高的褒揚。伊陟當然也要謙虛地說,這是我應該做的,是大王你心底寬厚,能聽得進勸告的緣故。

中宗太戊帝逝世,他的兒子中丁繼位。中丁帝遷都于隞(áo熬)。中丁帝逝世,他的弟弟外壬即位,這就是外壬帝。外壬帝逝世後,他的弟弟河亶甲即位,這就是河亶甲帝。河亶(dàn旦)甲定都于相。河亶甲的時侯,殷朝國勢再度衰弱。河亶甲逝世,他的兒子祖乙即位。祖乙帝即位後,殷又興盛起來,巫賢被任以重職。祖乙又遷至邢。這些曾有《仲丁》加以記載,但現已經沒了。

這裡又出現了一位“巫賢”,據說是前面“巫鹹”的兒子,他曾經勸祖乙帝遷都。

興盛之後又是衰落。祖乙帝去世,他的兒子祖辛帝即位。祖辛帝逝世,他的弟弟沃甲即位,這就是沃甲帝。沃甲逝世,立沃甲之兄祖辛的兒子祖丁,這就是祖丁帝。祖丁逝世,立弟弟沃甲的兒子南庚,這就是南庚帝。南庚帝逝世,立祖丁帝的兒子陽甲,這就是陽甲帝。陽甲帝在位的時候,殷的國勢衰弱了。

自中丁帝以來,廢除嫡長子繼位制而擁立諸弟兄及諸弟兄的兒子,這些人有時為取得王位而互相争鬥,造成了連續九代的混亂,因此,諸侯沒有人再來朝見。你家裡打成一鍋粥,大家都不知道該拜哪個山頭啊,反正不拜山頭你也騰不出手來收拾我。

陽甲帝逝世,他的弟弟盤庚繼位。盤庚即位的時候,殷朝已在黃河以北的奄地定都,盤庚渡過黃河,在黃河以南的亳定都,又回到成湯的故居。因為自湯到盤庚,這已是第五次遷移了,一直沒有固定國都,所以殷朝的民衆一個個怨聲載道,不願再受遷移之苦。

盤庚遷都的故事我們都耳熟能詳,但是為什麼會屢屢遷都呢?大約逃不過這三個理由1,氣候不好,收成不好,必須遷徙去找合适居住的地方。2内鬥太嚴重,被趕跑或者鬥得太慘都城不适合居住。3,被别的諸侯打跑了。最嚴重的是三種加在一起,怎麼都安定不下來。

為了取得支持,盤庚告訴各位諸侯和大臣們說:“昔日我的祖先成湯和你們的祖先一起平定了天下。我們學習他們的做法,就可以達到治國的理想。如果我們舍棄他們的教導與傳承(包括領地)不努力的話,怎麼能成就偉大的事業呢?”

言下之意,不要怕遷徙的困難,回到我們的先祖興盛的地方,重新他們的輝煌吧。不管那個地方現在被誰占領,我們都要奪回來。有人說那裡是不是已經荒蕪了?一個農業為主導,生産力極其不發達的時代,卓有成效的領導人這樣腦子發熱的可能性不大。帶領一個大的部族,離開已經開墾的土地,去遷到一片荒地,是很難說得通的。

即便那個地方已經很繁榮,也要牽涉到很多方的勢力,從上到下的臣民的家産與姻親,對新都城的原有勢力的打壓與拉攏,自身勢力的進入新都城後的重新分配,遷徙過程中的物資消耗與人員消耗,對支持勢力的獎勵,對自身組織内部的反對勢力的拉攏打壓,等等等等。甚至可能比打一場仗還要麻煩,打仗完全可以把對手及其城池碾壓粉碎,拿了戰利品就跑,遷都還要保持當地經濟與民心的穩定,考慮到可持續性發展。

不過這麼難的事還是辦成了,盤庚遷都成功了,“遂涉河南,治亳,行湯之政,然後百姓由甯,殷道複興。諸侯來朝,以其遵成湯之德也。”他不但遷都成功,而且百姓得到休養生息,諸侯也都因為他能效法他的祖先商湯而來朝拜他。殷商又一次達到了中興。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