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子強而且有足夠的政治智慧的弟弟也不少見,比如有名的堯,再比如剛剛講的盤庚。才華并不會特别挑剔你在兄弟間的排位,而制度保障的往往是的穩定。當智慧、武力與制度沖突了,就看誰能得“天時地利人和”了。反正隻要往上翻,曆史上是什麼事都有的,都可以拿來作為先例。
“兄終弟及”的話題到此為止。我們接着說殷商的傳承。
小辛帝去世以後,小辛帝的弟弟小乙帝繼位。小乙帝去世後,他的兒子武丁繼位。武丁繼位以後,想着複興,但是呢,找不到合适的助手——很有意思啊,滿朝大臣沒有一個合适的。于是他登基前三年什麼都不說,什麼都不管,國家與王宮内的大事都讓塚宰管理,自己則審慎的進行觀察,了解國家的風氣(運作方法、各種勢力分布等等)。
三年過去了,有一天夜裡武丁做了個夢,夢到天帝說要賜給他一個幫助他治理國家的聖人,聖人的名字叫“說”(yue)。祖丁早上起來看看周圍的大臣,連一個跟夢中的聖人像的沒有。于是就讓“百工”到都城以外去尋找。
這裡面其實有兩個信息,第一,武丁可能在這三年裡,取得了或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祭司的支持,不然這種夢很容易被大祭司斥為無稽之談,畢竟跟天神溝通是祭祀的事,當然也不排除因為這三年他啥都不幹,他的話并沒有被人放在眼裡,大家當笑話似的傳出去了。
第二,武丁對于“説”是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的,不然不會讓掌管“工事”的“百工”去找人——行業很對口。那麼如果說武丁就是天賦異禀,能跟天帝溝通,天帝就是喜歡他,所以就派人個他用,有沒有這種可能呢?我不能斬釘截鐵地說“不可能”,畢竟我不是武丁,而曆史上根據夢來找人的記載很多很多。
武丁派的人在傅險找到了“説”,當時“説”還是個奴隸,正在夯築城牆。把“説”領回來,武丁一看,就是夢裡的那個人。跟他交談起來,發現果然是個聖人,然後就讓他當相國。殷國再一次被治理得很好。因為“説”在傅險那個地方被找到然後發達起來了,所以,他就把“傅險”當做自己的姓。人們稱呼他做“傅説”。
武丁與傅説的故事在《史記》裡隻有84個字。這八十四個字後面的故事想起來隻怕也驚心動魄。一個萬事不管的天子,一個沒有自主權的在城牆上幹苦力的奴隸,聯手撸掉了原來的宰相,很好地治理了國家,這絕不是動動嘴就能完成的事。
武丁有個兒子叫祖己,據說是他的嫡長子。有一天武丁祭祀自己的祖先湯,第二天有一隻野雞飛過來站到鼎耳上叫。武丁感到很恐懼。據說殷商時代的人是很信奉鬼神的,祭祀祖先的時候出現異相,足以讓人不安。
祖己就勸他說:“大王不要害怕憂慮,先處理好政事。”他接着勸說武丁:“上天考察天下的臣民,考察的标準這些人是不是遵循道義,這樣來決定這些天子、諸侯、百姓的(國家和家族的傳承)是長久還是短暫。并不是說上天有意傷害百姓,不讓他們長壽。有的人不遵循道德,不承認自己的罪惡,等到上天降下命令來糾正他的德行的時候,才想起來說怎麼辦。大王你繼承王位,治理百姓,并沒有不符合上天的标準。你還是按照常規繼續祭祀,不要舉行些不是正道的禮儀。”武丁聽了祖己的勸谏,修行德政,全國上下都很高興,殷國的國勢又興盛了。
下面我引用一段話。“帝武丁崩,子帝祖庚立。祖己嘉武丁之以祥雉為德,立其廟為高宗,遂作高宗肜日及訓。”說武丁去世後,他的兒子祖庚繼位。他的兒子祖己贊賞武丁因為象征吉兇的野雞出現而行德政,給他立廟,稱為高宗,寫下了《高宗肜(róng榮)日》和《高宗之訓》。
這裡面的事感覺指的推敲一下。武丁去世了,祖己給武丁立廟,定谥号,寫文章,而天子卻是祖庚。于是我翻了一下其餘的資料,大體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武丁去世後,祖己登基,祖己去世後,他的弟弟祖庚繼位。這裡有漏掉的句子或者句子順序有問題。另一種就是祖己雖然是嫡子,但是他母親去世得早,繼母不大喜歡他,就跟他父親武丁诋毀他,他後來被流放死掉了,他的弟弟祖庚繼位。
至于寫表彰信,也可以在流放地一邊憎恨後媽壞弟弟,一邊懷念親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