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八卦史記故事 > 第20章 周朝(三)

第20章 周朝(三)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如果伯邑考真的被做成了肉醬,周文王與商不僅有殺父之仇,還有滅子之恨,換個無能的人都不會随便忍了,何況一個天資聰穎又實力強盛的諸侯呢?

老二是周武王也是嫡子,老三是姬鮮也是嫡子,後來叛亂,讓周公旦給誅殺了。

老四就是周公旦,跟老大伯邑考,老二武王,老三姬鮮都是一個媽生的。“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武王和周公是同父同母的兄弟,周公又是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和教育家。不論是血緣倫理上講,還是單純的從政治需要角度講,兩個人都有合作的必然理由。周公旦的作為,我們後面繼續講,他的故事比較長。

下面我們說說召公。我最初接觸召公是從《東周列國志》開始,那裡面周厲王殘暴不仁,被“平民”們趕跑了,太子姬靖,也就是後來的周宣王繼位之前是共和執政,裡面就有召公。當初書讀的少,以為召公就姓“召”(犯過同樣錯誤的同學可以舉一下手),後來查資料才知道召公姓“姬”,是周武王的同輩人,堂兄弟之類吧,也有人說他是周武王同父異母的兄弟,文王的小老婆生的。曾輔助周武王登基,後來被封在燕國。但是采邑(周朝的時候财政軍權都歸被封領主,後來漸漸隻有稅權)在“召”,所以被稱作召公。武王去世後,召公作為太保輔佐武王的兒子周成王。後面還要講他。

畢公呢?畢公也不姓畢,也姓姬,名高。他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五個兒子,也是周武王同父異母的弟弟。商朝滅亡,他被封在畢(今陝西鹹陽,也有人說西安),是“伯”一級爵位,畢公後面還有不少戲份。當然,雖然一朝天子一朝臣,文王留下來的那些人才應該也沒有被浪費。周武王身邊人才濟濟。

繼位九年後,周武王在“畢”地祭祀了周文王,然後前往東方舉行閱兵,到達盟津。武王設立文王的木主(牌位或者雕像一類),安置在車子裡,随軍前進。他自稱“太子發”,表示是以文王的名義征伐,不敢獨斷專行。然後跟自己手下的司馬、司徒、司空以及諸位臣子說:“要小心謹慎,說到做到。我無知,全靠祖輩留下的你們這些有德之臣輔佐我。作為晚輩,我要繼承祖先的功業,我會賞罰分明,讓我們能取得東伐的成功。”于是起兵。

大臣姜子牙下令說:“集合起你們的部下,帶上你們的船隻,不要遲到,遲到者斬。”于是大家渡黃河。船到河心,有一條白色的大魚跳到周武王的船上,周武王撿起魚進行了祭祀。

渡過河以後有一個火團(大概是隕石吧)轟隆隆地從天而降,變成烏鴉的形狀,落在武王的屋頂上。(大約武王的房子給又砸又燒的給毀了)。當時諸侯來集會的已經有八百多位,大家都說:“商纣王可以讨伐了。”周武王說:“你們還不知道天命,現在還不行。”就退兵了。

這段故事講述的順序很有意思。我們不論句子的前後,根據事情發生的順序來說說。周武王起兵,諸侯來助陣,開始渡河的時候就有異相,白魚入船,周武王拿不定主意,于是舉行了祭祀。

後來渡過了黃河,諸侯們可能來的更多了,他們看周武王兵多将廣,很能打的樣子,大家不管出于什麼原因,都說:“商纣王這麼不好,揍他。”周武王當然願意,他出兵的目的就是伐纣。然而,忽然天降隕石,把他的住處都砸爛了,燒了。在那個信奉鬼神的時代,這絕對是個壞兆頭。是上天不允許他們伐纣啊,于是武王轉口說:“你們不了解天命,現在時機還不成熟。”于是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去了。

這是第一次東伐。

有人可能要說“破除封建迷信啊。”然而從周文王到周武王打的就是“天命所歸”的旗子,但是,眼前的事實有争議啊,你見過誰家爹媽因為太愛自己的孩子了,在孩子打算出去打仗的時候,拿個火球打算砸死他嗎?不說盟軍裡可能議論紛紛,就是周武王自己心裡也未必不嘀咕。所以他講說:“現在時機還不成熟。”

如果周圍有合格的輿論助手,他們會紛紛議論:“上天多麼偏愛咱們大王啊,現在時機不成熟,都會用天外飛石來警示大王。什麼?為什麼那麼大動靜?八百諸侯集會,小動靜大家能知道嗎?什麼?說大王不是天命之子?不是天命之子不就被砸死燒死了麼?咱們大王不活的好好的?”

當然這事如果傳到纣王那裡可能又是一種說法:“我就說過我是天命之子,不然姬發那個逆賊舉兵作亂,不是差點沒給天降火石砸死,灰溜溜退兵了?下次說不定直接砸死他!”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