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回來說周平王。周平王當了五十一年的天子。
周平王去世後,“太子洩父蚤死,立其子林,是為桓王。桓王,平王孫也。”
周平王的孫子繼位,這位大約是看夠了鄭莊公父子(鄭莊公的父親是為了就周幽王去世的司徒姬友的兒子,掘突,娶了申侯家閨女的那位)耀武揚威,對鄭莊公帶搭不理。
鄭莊公什麼人呀,幾十年掌權呼風喚雨,辛辣老道。他的父親鄭武公當初乘周亂,兼并東虢及郐地,并遷都于郐,謂之‘新鄭’,以荥陽為京城,在制邑設關隘,鄭國由此開始強大起來,與衛武公同為周朝卿士。周平王十三年,衛武公去世,鄭武公大權在握,“獨秉周政”。等到鄭武公去世,鄭莊公繼位,仍代父為周卿士,權利一點都沒放下。由于鄭國的鄭都荥陽,跟周朝都城洛邑很近,然後就周朝鄭國兩邊跑。
有一年周平王因鄭莊公久不在位,碰到虢公忌父來觐見,談得很投機,周平王就對虢公說:“鄭侯父子一直都大權在握。但是最近他很久不來供職,朕打算讓你權理政務做這個卿士,你不要推脫啊!”虢公吓得都跪下磕頭:“鄭伯不來,一定是因為國中有大事(确實是有大事,我們後面講)。臣如果代替了他做卿士,鄭伯不但會有怨恨我,也會怨恨大王你呀,(為了我們君臣的安危)臣是在不敢奉命呀。”再三謝辭,退歸本國。
虢公這麼害怕是有理由的,原來鄭莊公身雖在鄭國,王都留的有人啊,“動息傳報”。一聽到消息,當即從鄭國出發坐車來見周平王。行完禮,開門見山就說:“承蒙您的聖恩,我們父子倆才接連執掌朝綱。但是,呢我實在能力不夠,配不上這麼好的職位。我願意辭掉願卿士的爵位,退回封國,以守臣節。”周平王趕緊說:“你這麼久都不過來,我心裡很不安呀。今天一見到你,簡直是如魚得水,你為什麼這麼說呢?”
鄭莊公又說:“臣國中有弟弟搞兵變,曠職日久。如今國内的事大體弄好,就星夜來朝。來的路上聽見大家都議論紛紛。說大王你打算讓虢公掌權。臣的才能不及虢公的萬分之一,哪裡敢屍位素餐呢?這不是逼着大王降罪于我我嗎?”
其實周平王找的機會不能說錯,鄭莊公正忙于内亂(大家可以查查“鄭伯克段于鄢”的故事。我有點懷疑鄭莊公不是申候他閨女宣姜親生的,畢竟當時各國經常混戰,需要的時候連個姻,換個大老婆,娶個小老婆都是很頻繁的事。當然也确實有特别偏心的媽),但是鄭莊公太強了呀,一聽到消息,快馬加鞭就到了,這下他要直面鄭莊公的強壓。見鄭莊公說虢公的事,周平王面紅耳赤,勉強說:“朕見你這麼久都不來,也知道你國中有事,所以才打算讓虢公暫時管數日,等你回來後,這職位自然還是你的。虢公也是再三辭讓,朕也讓他回國去了。你又何必懷疑朕呢?”
鄭莊公繼續說:“政事呢,是大王你的政事。不是我一家之政。用人的權柄呢,大王你掌握着。虢公的才能既然能輔佐大王,臣理當讓位。不然,各位大成必然以為我貪圖權勢,不知進退,請大王你好好理解我的心意呀!”
周平王隻想和解:“你們父子有大功,所以呢,我相繼讓你們父子執政。你看這四十餘年,咱們一直君臣相得。現在你懷疑朕的心意,朕怎麼才能自證清白呢?你如果實在不能相信我的話,朕命太子狐去鄭國給你做人質總行了吧?”
鄭莊公就是不相信周平王,但是呢,他也有顧慮:“從政罷政,乃臣下之職,焉有天子委質于臣之禮?恐天下以臣為要君,臣當萬死!”好說不好聽呀。
周平王趕緊找個借口:“不然,對外就說,你治國有方,朕欲使太子觀風于鄭,好好向你學習學習,這樣你總能放下心來了吧?你要是還不答應,那就是怪罪我了!”鄭莊公再三不敢受旨,周平王深深不安,拿到朝堂上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