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康公在位十二年後去世,他兒子秦共公繼位。秦共公二年,晉國的趙穿殺死了晉靈公。
這又是晉國的故事了。想當年趙盾對着哭哭啼啼的穆嬴做了妥協,立了個娃娃做君主。一般人心狠一點下死手教育自己家熊孩子,老虎凳皮鞭辣椒水都能上(誇張修辭手法,狠揍幾下,故意看着他因為不聽話摔跤還是可以的),但對着一個超級不相信你的有一定政治素養、有國際背景的婦人撫養的、身邊有無數想讨他歡心的、缺乏自制力的小主子,輕了不是重了不是,完全無從下手。趙盾還好幾次幾乎被晉靈公謀殺,最後沒辦法隻能跑得遠遠的。這時候趙盾家人不樂意了,我們力排衆議讓你繼位,拼命給你打仗穩定朝綱,你還要我們的命。于是小君主就被幹掉了。趙盾又派人從周國那裡接了晉襄公的弟弟晉成公。
秦共公三年,楚莊王統治的楚國日益強大,向北打到洛陽,還跟周天子打探九鼎的輕重。雖然被周朝的大臣靠言語反駁了去,但是周天子的衰微和中原各國的不團結也明顯的顯現了出來,很打中原各個大國的臉面。
當然後來中原各國想了個招,扶持吳國牽制楚國,要人才給人才,要武器給武器,不會打仗我給你培訓,吳國慢慢強盛起來了,後來果然牽制住了楚國。
秦共公在位五年,他去世後秦桓公繼位。這時期晉國的君主是晉成公,晉成公時期是晉國内部動蕩後難得的和平期,雖然内部有矛盾,趙盾在,還算壓的住,對外晉國與楚國争霸,偶爾秦晉之間也少不了打一打,秦桓公三年晉軍就俘虜了秦國的一位大将。但晉國主要的精力還是在跟楚國争老大上,搞得夾在中間的鄭國死去活來。
秦桓公十年,楚莊王把鄭國打殘了,并且在河上打敗了晉國。這時期的晉國是晉景公三年。
之前趙盾殺了晉靈公後,晉國的君臣關系相對緊張,而且趙氏結黨營私、排除異己,導緻晉國内部公卿之間也是互相傾軋勾心鬥角,精力用在内耗上多了,對外政策出現反複,各國就覺得晉國貪婪、失信,搞得小弟們也是諸多不滿,就有人陽奉陰違,跟楚國暗通款曲。
趙盾去世後晉景公繼位,但是根本無法完全指揮公卿尤其是趙氏派的軍隊,晉軍内部矛盾重重,導緻了跟楚國的這場仗敗了。于是楚國成了霸主。當然後來晉景公後來對内打壓趙氏與相關公卿,對外打敗與大臣勾結的戎族入侵,擴大地盤,然後繼續稱霸。
秦桓公二十四年,晉厲公繼位,晉厲公初即位想着跟鄰居處好關系,就打算跟秦桓公結盟。但是呢,秦桓公死活不過河跟晉厲公照面,搞得雙方隻能派大臣商量來商量去。合約算是談成了。但是,秦桓公回到國内後,立刻就違背條約,跟翟人一起合謀攻打晉國。說起來這時候晉國已經恢複了盟主地位,晉厲公雖然是初即位也不好惹,秦桓公二十六年,晉厲公率領諸國聯軍攻打秦國報仇雪恨,秦軍大敗,聯軍追到泾河。
第一年打了敗仗,第二年秦桓公就去世了,他的兒子秦景公繼位。秦景公四年,晉國的栾書幹掉了自己的君主晉厲公。
我們之前說過,“厲”不是什麼好的谥号,要不怎麼特别厲害的鬼要叫“厲鬼”,不好惹,惹了賊麻煩。舉個例子,周厲王,實行白色、恐怖,被勸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那位,雖說被自己手下大臣百姓趕跑了,在外地待了十四年回不了國都死了。沒被趕跑的時候殺了多少人的。
當初晉景公趁趙氏内讧,滅了趙氏一族,留下大批職位。郤氏哄着晉厲公殺了敢于直言進谏的伯宗,使得臣下感覺他不那麼值得依附,君臣關系也不怎麼融洽。晉國與楚國争霸,鄢陵之戰大敗楚軍,還射瞎了楚共王的一隻眼,晉國稱霸諸侯,這一戰國君晉厲公親統四軍;中軍将栾書,中軍佐士燮;上軍将郤锜,上軍佐荀偃;下軍将韓厥,下軍佐荀罃留守國内;新軍将郤犨,新軍佐郤至。郤氏家族強盛,“諸卿皆懼”。郤锜為人強橫,為臣嚣張,使郤氏成為晉國衆怨所歸,尤其是正卿栾書與郤锜之間的矛盾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