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這種反複無常、唯利是圖、毫無底線的小人,一般人都看不慣,尤其是年輕的熱愛武力的人,眼裡揉不得沙子,不過是驅逐出境,已經算客氣了,秦武王一直都看不慣張儀的嘴臉。
至于魏章,魏章是張儀一直以來推薦人用的将領,很多時候這兩個人文武配合,所以,張儀留不下,張儀一系的魏章照樣隻跟跟着跑路。
秦武王二年,秦國第一次設置丞相。嚴軍疾和甘茂分别做左右丞相。
嚴軍疾我們前面說過,這裡就不講了,說到甘茂,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他孫子甘羅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十二歲封侯拜相(其實是上卿),其實甘茂也是很厲害的人。前面講魏章攻打漢中的時候,甘茂就做了助手。
甘茂是通過張儀嚴軍疾引薦到秦惠文王面前的。之前蜀侯叛亂的時候,甘茂也是跟着出兵了的。平定蜀地以後,秦武王就任命了甘茂做左丞相。也就是這一年,張儀死在了魏國。
秦武王三年,秦武王跟韓襄王在臨晉城外會面。關于這次的會面,我沒有找到多少資料,很大的可能是秦國想要向東擴張,而韓國正在秦國東擴的路上,并且很富有,又實力不足夠弱,可以壓一壓,又不能一下子壓扁,所以大家見個面談一談,做些可忍受範圍内的妥協。
這一年韓國重臣南宮揭去世,嚴君疾做了韓國的宰相。據說這一項任命是秦國韓國之前達成的協議。但關于協議,沒有找到資料。而且結合後面的内容看,嚴君疾在韓國做宰相的時間很短。
就在同一年,秦武王對甘茂說:“寡人有個心願,想乘着垂帷挂幔的車子,通過三川之地,去看一看周朝都城,這樣哪怕死了,也算心滿意足了。”甘茂心領神會,就說:“請允許我去魏國,跟魏國約定一起攻打韓國。請讓向壽輔助我一同前往。”秦武王應許了甘茂的請求。
甘茂到魏國後,就對向壽說:“您回去吧,把出使的情況報告給武王說‘魏國聽從甘茂的主張了,但甘茂希望大王先不要攻打韓國’。事情成功了,全算作您的功勞。”
向壽回到秦國,把甘茂的話報告給秦武王,秦武王到息壤迎接甘茂。甘茂抵達息壤,秦武王問他先不攻打韓國是什麼緣故。
甘茂回答說:“宜陽,是個大縣,上黨、南陽财賦的積貯經時很久了,都是非常富裕的。名義上是縣,其實真正的規模是郡。現在大王您要我離開自己所憑據的險要關隘,遠行千裡去攻打它們,要取勝很困難。
從前,曾參住在費邑,魯國有個與曾參同姓同名的人殺了人,有人告訴曾參的母親說‘曾參殺人啦’,他的母親正在織布神情泰然自若。過了一會兒,一個人又來告訴他的母親說‘曾參殺人啦’,他的母親仍然織布神情不變。不一會,又有一個人告訴他的母親說‘曾參殺人啦’,他的母親扔下梭子,走下織布機,翻牆逃跑了。
憑着曾參的賢德與他母親對他的深信不疑,有三個人懷疑他,就使他母親真的害怕他殺了人。這就是三人成虎。現在我的賢能比不上曾參,大王對我的信任也不如曾參母親對兒子的信任,可是懷疑我的決不隻是三個人,我唯恐大王也像曾母投杼一樣,懷疑我啊。
當初,張儀在西邊兼并巴蜀的土地,在北面擴大了西河之外的疆域,在南邊奪取了上庸,天下人并不因此贊揚張儀,而是認為大王賢能。魏文侯讓樂羊帶兵去攻打中山國,打了三年才攻下中山。樂羊回到魏國論功請賞,而魏文侯把一箱子告發信拿給他看。吓得樂羊一連兩次行跪拜大禮說:‘這可不是我的功勞,全靠主上的威力啊。’如今我是個寄居此地的臣僚。嚴軍疾和公孫奭這兩個人一定會以韓國國力強為理由來同我争議攻韓的得失,大王您一定會聽從他們的意見,這樣就會造成大王欺騙魏王,而我将遭到韓相公仲侈怨恨的結果。”
秦武王說:“我不聽他們的,請讓我跟您盟誓。”終于讓甘茂帶兵攻打宜陽。打了五個月卻拿不下宜陽,嚴君疾和公孫奭果然提出反對意見。武王召甘茂回國,打算退兵不攻了。甘茂說:“息壤那裡的事,您可不要忘記。”武王說:“我跟甘茂有過盟誓啊。”于是調集了全部兵力,讓甘茂進攻宜陽,斬首六萬,終于艱難的拿下了宜陽。韓襄王派公仲侈到秦國謝罪,同秦國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