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王死于周太廟,傳到諸侯耳朵裡,大概也是天不絕周的明證,誰想打主意的,還是再想想老天降不降下雷來劈死你。
天不可一日無日,國不可一日無君,秦國需要一位新的君王。
秦武王娶的是魏國的王後,但是沒有兒子。不知道是說秦武王大老婆沒生兒子,還是别的老婆也沒生兒子。其實就算有,基本也不具有什麼競争力。秦武王本身才二十幾歲,有兒子也絕對超不過十歲,秦國對外擴張的勢頭正猛,不會願意承擔一個小孩子做主的風險的。一來性格不定,人品難說;二來,孩子聽媽的話,太後掌權都愛用娘家人和内侍,魏後沒親娃,嫡母生母後宮再争鬥,内部不穩影響大家開疆拓土建功立業;第三,孩子小免疫力低,萬一他死了呢,還得再動蕩一次。
反正秦國又一次風起雲湧。最後勝利的是秦武王的同父異母的弟弟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的母親就是大名鼎鼎的宣太後。
宣太後,楚國人,姓芈。芈姓是楚國貴族或者說楚王的公族,換個說法,應該是楚王的宗室。至于來源,據說芈姓是五帝之一颛臾的後代,熊是芈姓的一個分支。當時楚國是被邊緣化的國家(南方荒蠻之地的野人),他們為了強調自己血脈的高貴所以冠上芈姓。楚國開創者是熊繹,楚國王族傳承的是熊繹的血脈,所以楚國的王族都姓芈。所以宣太後單論出身很不低。但是,她在秦國後宮的身份還是小老婆。雖然是小老婆,但是挺能生的,生了三個兒子。兒子能生這麼多,大概率也是很得寵。
宣太後不但自己在後宮能生,在朝堂也是有強有力的支持者的。人家有兩個弟弟,一個叫魏冉,姓不一樣,是同母異父的弟弟,還有一個叫芈戎,看起來是同姓。這個同姓的弟弟據說早年犯了法跑到東周去了,後來也到了秦國;異姓的弟弟魏冉跟随姐姐到了秦國,并且在秦國朝堂大放異彩,人家帶兵很能打。
當時秦國君位之争的鬥争都要白熱化了。
前前君主秦惠文王是有很多兒子的,秦武王繼位是因為他是嫡子。他上面還有個哥哥公子壯,這是秦惠文王的庶長子。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秦惠文王的遺孀,正牌的老婆,秦武王的老媽(應該是親媽,但也不能保證秦惠文王中間沒有換過大老婆)支持公子壯。宣太後自然希望從自己三個兒子裡面選一個。
秦武王死的時候,當時的秦昭襄王正在燕國作人質。宣太後就打算讓自己的二兒子公子芾繼位,這時候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那位)派代郡郡相趙固把在燕國作為人質的公子稷也就是秦昭襄王送回秦國。宣太後在内有魏冉,同時取得了宗室内尤其是嚴君疾的支持;在外,公子稷看起來有趙國的支援,于是19歲的公子稷于是繼位成了秦王,這就是秦昭襄王。
雖然秦昭襄王馬上就及冠了,但是宣太後仍以兒子年幼為名,自己大權獨攬。
秦昭襄王元年,任命嚴君疾為相,甘茂在攻打魏國的時候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