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八卦史記故事 > 第68章 秦本紀(三十)

第68章 秦本紀(三十)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第二,攻打魏國三城和攻打華陽是兩回事。

攻打魏國三城是胡陽做的主動進攻。華陽之戰是趙魏兩國聯合攻打韓國(不知道是不是跟之前秦國攻打趙國魏國,韓國沒有做出積極反應有關),包圍韓國重要城邑華陽。韓國向秦國求救,秦昭襄王任命武安君白起、客卿胡陽率領軍隊救援韓國。

華陽久攻不下,趙魏聯軍和韓軍雙方僵持。因為華陽距秦國比較遠,所以魏、趙兩軍估計秦軍短期内不會趕到而疏于防範。白起采取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方針。大軍從鹹陽出發,以平均每日百裡的急行軍進行長途奔襲,僅8天就到達華陽城下。立即向魏軍發起攻擊,一舉殲滅魏軍十三萬人,生擒三名魏将,魏國宰相芒卯敗逃;接着,又進攻趙将賈偃,激戰過後,大敗趙軍,溺斃趙國軍隊二萬人,魏軍主力被大量殲滅,隻得割讓南陽地向秦求和。這時候燕國和趙國聯合發兵救援魏國,秦軍接收南陽後撤軍。

第三,秦國對三晉的政策是我會看自己的實力,分重點攻擊你們,也樂得看你們相互攻擊,但是誰都不許做大,不允許你們積累起可以和我抗衡的實力。

第四,魏國節節敗退,上層是真的甘于苟延殘喘,前線的軍民可能還在熱血抵抗,君主已經放棄了,國内的矛盾隻能進一步激化。

秦昭襄王三十四年,秦國将魏國韓國的上庸地區劃成一個郡(有人翻譯說是把占領的魏國的地盤和韓國的上庸加起來規劃成一個郡。不是特别清楚當時韓魏兩國邊境劃分,因為這兩個國家之間也是不停打仗)。

這年還有件事,“南陽免臣遷居之”。前面講了,南陽不是被秦軍拿下了嗎,關于“南陽免臣遷居之”,可能有這幾種解釋,第一,把南陽的原屬魏國的免于死去的人遷到新成立的郡生活,讓他們離開故土,分散開來,降低抵抗的力度;第二,把秦國内的有罪之人免罪遷徙到南陽(這是前面有例可循的政策);第三,秦國把包含上庸在内的一個郡給了韓國魏國(内部怎麼分歸他們自己,打起來才好呢),相應的秦軍收了南陽,但是南陽的人他們不要,把這些人趕到給了韓國魏國的那塊地盤上去了。至于原因,就是來年的聯合伐燕,以及殺義渠王。

秦昭襄王三十五年,秦軍輔助韓國魏國楚國攻打燕國。

這時候的燕國已經不是燕昭王時期那麼強盛。當時燕昭王去世,他的兒子燕惠王繼位。燕惠王還是太子的時候,樂毅正在攻打齊國,因為想着把占領區徹底同化,實施了很多利民措施,緩解齊國中下層百姓的抵抗,也确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最後齊國隻剩下兩座城沒有被打下來。那時候燕惠王就認定了樂毅是為自己謀私利,想在齊國自立為王。他爹燕昭王還是可以的,狠揍了他一通,然後就封樂毅做齊王。不管是出于什麼願意,樂毅推辭了,但是他和燕惠王的梁子結下了。

等燕昭王去世,燕惠王繼位,派人代替樂毅,樂毅不敢回燕國跑到趙國去了。齊國趁機反攻複國。

自己沒有容人之量,燕惠王還大着臉給人家樂毅寫信責備人家。這次戰争就發生在燕惠王後期。應該是韓國魏國楚國趁着齊國複國,燕國勢弱來搶地盤了。

這一年還有一件事就是秦國初設南陽郡,應該是把這塊地盤系統化管理了。

這一年還有另外一件大事就是秦昭襄王殺了義渠王。

之前我們講過,秦昭襄王剛即位的時候,宣太後起了很大作用,也掌控了相當一部分朝政。後來義渠王到秦國見到宣太後,天雷勾地火,倆人好上了。這樣一來,雖然算得上宮廷醜聞,但是秦國跟義渠之間确實達成了一定的穩定。

據說早期義渠王是每年都有段時間住在秦國後宮,而宣太後也跟義渠王生了兩個兒子,進一步穩定了雙方的關系。

但是三十幾年過去,宣太後最少也要六十歲了,義渠王也年輕不到哪裡了。雙方的後人都成年,尤其秦昭襄王都繼位三十五年了,不會希望上面還有一個爹的。所以除掉義渠王成了一個重要議題。義渠國内部可能也有人有這種需求,不排除雙方聯手的可能。

有人記載說是宣太後和秦昭襄王母子倆合謀,把義渠王诳到秦國宮室,然後殺掉了。

有沒有可能呢?也有可能,六七十歲的政治家,感情因素變淡是有可能的,相互間的束縛會越來越松懈。但是匆匆下手的可能性不大,很可能之前派去輔助攻打燕國的軍隊,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範義渠暴動的作用。

不管宣太後起了什麼樣的作用,是不是提前知情,義渠王被除掉,秦國北部會需要相當的軍力維持平衡(打燕國的軍隊排上用場了),别忘了北邊還有趙國。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