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八卦史記故事 > 第70章 秦本紀(三十二)

第70章 秦本紀(三十二)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秦昭襄王四十二年,北方強國趙國的趙惠文王去世,他的兒子趙孝成王繼位。趁着趙國政局交替的震蕩,秦國出兵占領了趙國三座城。

趙國于是向齊國求救,為表誠意齊國要求派趙孝成王的弟弟長安君作人質。趙孝成王沒有完全親政,他的母親趙威後掌權。長安君是趙威後心愛的小兒子,說什麼也不肯讓他作人質。後來還是老臣觸龍借口自己也疼愛幼子,所以要讓孩子有功勳才能長久說服了趙威後,齊國出兵幫助趙國打退了秦軍。

大家感興趣的可以搜一搜《觸龍說趙太後》,很不錯的故事。同一年趙威後去世,趙孝成王執政,重用廉頗蔺相如田單等人。

秦昭襄王四十三年,武安君白起攻打韓國,攻占九座城,斬首五萬。

這一年起秦國的進攻重點又到了韓國。至于理由之類的,這些國家之間長年累月打來打去,太好找了。而先攻三晉然後以此為基礎征服天下是範雎主張的策略,而這時候的韓國本身已經比較弱勢,也相對好打,何況出征的又是白起。

秦昭襄王四十四年,秦軍攻打韓國的南陽。

我們看,前面魏國給了秦國南陽地區,現在秦國又攻打韓國南陽,一種可能是南陽本身是個大郡,原來一部分屬于魏國,一部分屬于韓國(魏韓兩國接壤);還有一種可能是南陽經曆過拉鋸戰,不知什麼時候一部分或者全部歸了韓國;另有一種可能是,秦國出于外交目的把南陽給了韓國或者通過置換的方式把南陽置換給了韓國。

這一次秦國又是大勝。接下來的一年,也就是秦昭襄王四十五年,秦國還是進攻韓國,五大夫王贲攻下了韓國十座城。包括韓國的野王。野王投降秦國。韓國上黨郡與本國的聯系被切斷。韓惠王懼怕,決定主動把上黨郡獻給秦國。上黨郡守不願意歸順秦國,于是進入僵持狀态。

同一年秦昭襄王弟弟葉陽君公子悝也回自己的封地,還沒有到達就去世了。

這裡我們也要說一句,有沒有可能是失意抑郁而終?可能性應該也有。至于謀殺應該不至于。葉陽君年齡真的不小了,應該六十往上,在古代的條件下算高壽。但他想做國家繼承人的可能性應該不高,法定繼承人安國君又不是沒成年,更不是沒有成年的兒子。沒必要怼死叔叔。

秦國後面的重點還是打韓國,這一次攻打的是上黨。

上黨主動向趙國遞出了橄榄枝,說要投降也隻願意投降趙國。趙國一看這麼好的地盤,要!趙國跟秦國就打起來了,戰事又一次僵持不下。然後秦國啟動了戰神白起,于是長平之戰,趙軍慘敗,四十多萬人被殺。

關于這場戰争,我們講一些令人唏噓的細節。首先韓國上層給我們的印象一直挺慫的。秦國打魏國,唇亡齒寒,他們都有不敢動的時候,敗仗大得多了,膽子都細了,趕緊上貢,今天割三座城,明天割五座城。城裡的軍民命運就被這些人遙遙出賣了。

當時韓國的君主是韓惠王。

當時韓國經濟發展很繁華,貿易發達,出現了很多大商人,包括名垂青史的“奇貨可居”的“仲父”呂不韋。但是在政局方面,政治混亂,法律、政令前後不一,群臣吏民無所适從。韓惠王推行申不害提倡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體制,主張以“術”治國。

申不害所講的“術”,主要是指國君任用、監督和考核臣下的方法。

“術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君臣之能者也。”國君委任官吏,要考察他們是否名符其實,工作是否稱職,言行是否一緻,對君主是否忠誠,并根據考察的結果進行賞罰,提拔重用忠誠可靠之臣,貶除狡詐奸滑之人。最好采取隐密的權術,表面上不露聲色,裝作不聽、不看、不知,使臣下捉摸不透國君的真實意圖,實際上卻可以聽到一切、看到一切、知道一切,這樣就可以做到“獨視”、“獨聽”,從而“獨斷”。

一看就知道,這對于一個君主的政治素養要求多苛刻了,就得是個精力超級充沛智力超群的完人。要知道秦始皇也要委任丞相李斯做很多行政事務。而且由于要讓臣下捉摸不透,勢必要用密探監視,臣下惶恐不安,戰戰兢兢,上下猜疑,怎麼可能辦得好工作呢。這種小家子氣是不可能長時間起到真的效果的。

對内管理混亂,對外軟弱可欺。手下臣民不滿意的多了去了。比如上黨的郡守,你說你的,我打我的。

韓惠王覺得很不舒服,你一個臣下怎麼就這麼犟,這不是把我放到火上烤嗎?換人!于是派馮亭接替上黨郡守,進行降秦的相關事宜。

馮亭上任後,也不願投降秦國。他派人聯系趙孝成王說他特别讨厭秦國,如果一定要投降,他甯願投降都是原晉國分出來的趙國。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