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公子的事告一段部落。回來繼續将秦國。
秦國圍攻邯鄲,秦昭襄王增兵支援王陵。也許是指揮作戰能力的問題,也許是最佳時機已經錯過,還是沒打好,損失嚴重。于是王陵被免職,王龁替換他。
這年十月,将軍張唐攻打魏國,魏國守将蔡尉棄城不守,逃回魏國被斬首。在這個時間段裡,秦軍還是攻打邯鄲的,但是進程很不順利。秦昭襄王也想起了白起,打算讓白起重新統領軍隊,但是白起認為作戰的最佳時機已經過去了,同時楚國春申君黃歇和魏國信陵君帶領十幾萬人攻打秦軍,秦軍傷亡慘重。
白起聽說後說:“當初秦王不聽我的計謀,結果如何?”秦昭襄王聽了後大怒,強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稱病重,經範雎請求(當初範雎為了私利把他召回來的,這算是比較鄭重的道歉了,當然也可能是故意拱火,想置白起于死地),但是白起仍稱病不起,秦昭襄王就把白起貶為士兵流放到陰密,白起不肯啟程。
三月後,秦軍戰敗消息不斷從邯鄲傳來,秦昭襄王更遷怒白起,命他即刻動身不得逗留。白起隻得帶病上路(可能真病了,也可能就是不看好這次戰争,不想打這場仗),等到白起到了杜郵,秦昭襄王就跟範雎(看重點)商議,以白起遲遲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為理由,派使者賜劍命其自刎。一代戰神就這麼死了。
據說白起自刎的時候,仰天長歎:“我有什麼罪過,上天讓我竟落得如此下場?”過了好一會兒,他又說:“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軍降卒幾十萬人,我用欺騙的手段把他們全部活埋了,這就足夠死罪了!”說完自殺。
後世還有一些因果故事說白起因為殺孽重,多世後轉生為牛還遭雷劈。
其實如果站在秦昭襄王的角度看,我之前确實做了一個有點糊塗不利于你的決定,但是我付出了那麼多代價還失敗了之後,我知道你是對了,我也找人道歉了,我認真請你出來做事,你不做事還嘲笑我,心裡很惱怒也可以理解。但是惱到沒有正當的理由就殺人,也是一個做了五十幾年的君主的自尊心作祟,應該還少不了範雎推波助瀾。
還有一種可能是秦昭襄王也老了,不想給繼承人留個太難搞的手下。
還有一種可能是,他不能接受白起有去别的國家任職的隐患。參見他之前曾經想要殺孟嘗君和黃歇,能人如果不能為我所用,那就最好變死人。
白起死了,王龁繼續攻打邯鄲,久攻不下,隻能撤兵,畢竟已經是傾全國之力,人困馬乏,後續不濟,總不能把自己拖垮了。隻能返回投奔駐紮在汾城的部隊,休整了兩個多月。
趙國邯鄲下不來,還可以打别人嘛,秦軍于是進攻魏軍,斬首六千人。魏國、楚國的士兵逃跑時落入黃河而死的有兩萬人。本來我打趙國打得好好的,偏你們來瞎摻和,害我丢盔棄甲。然後秦軍攻打汾城,此後跟随張唐奪取甯新中,甯新中改名為安陽。秦國還開始在黃河架橋。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将軍赢摎攻打韓國,奪取陽城、負黍,斬首四萬人。
咱們看前面邯鄲之圍,魏國楚國出手了,但是韓國特别老實,然而還是要挨打的。地理位置好嘛,我往東走就需要你這塊地,小國卑躬屈膝也照樣挨揍滅國。
同一年,秦國還攻打趙國,奪取了二十多個縣,斬殺了九萬俘虜。要知道長平之戰趙國被坑殺了二十多萬,總體損失了四十多萬,這次又斬首九萬,其餘戰死不知道多少人,所以趙國人恨秦國人太可以理解了。
所以嬴政童年在趙國過不好真的是有國仇家恨壓在上面。
當面對國家民族種族的對抗,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而由此培養起來的仇恨往往是巨大的。
這時候多少年來沒有什麼存在感的所謂宗主國周朝又秀了一下存在感。西周君背叛秦國,和諸侯約定合縱,率領天下的精銳士兵從伊阙山出發攻打秦國,使秦國不能打通前往陽城的道路。于是秦國派将軍摎攻打西周。
這時候的周天子還是周赧王。之前我們講過,秦武王時期,命右丞相嚴君疾率領兵車百乘試探東周反應。遭周赧王嚴詞拒絕,嚴君疾大怒,把周赧王逐出王宮,強遷至“西周”(即王城)。這是一大恥辱。雖然周武王舉鼎絕膑而亡,仇結下了就是結下了。
等到秦國已攻占了韓國、魏國、趙國的很多地方,眼看下一步就要收拾周朝。周赧王憂心忡忡。楚國想抑制秦國勢力的擴展,派使者請周赧王以天子名義,号令各國協力攻打秦國。周赧王很高興,就命令西周公湊了一支五六千人的軍隊,可是由于缺少武器、糧饷周赧王向境内的富戶籌借軍資,付給他們借券,答應以戰利品償還。
準備就緒後,周赧王任命西周公為大将,率領五千軍隊伐秦,并約六國諸侯到伊阙會合,一起出擊。沒想到,除了楚、燕兩國派了些兵來以外,其他四國的兵馬都失約不來,在伊阙的總兵力不過幾萬,遠不是幾十萬秦兵的對手。結果,等了3個月仍不見其他四國的兵馬到來,士氣渙散,西周公隻好帶着自己的人馬無功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