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樂回去向趙高報告,趙高于是召集所有大臣和公子,告訴他們已經誅殺了秦二世的情況。趙高說:“秦國原本隻是(跟别的國家平齊的)一個國,始皇統治天下,所以号稱皇帝。現在六國已經重新自立為王,秦國土地也日益縮小,國家統治着卻空有皇帝名号,這也不合适。就應該像過去那樣稱王才合适。”
于是趙高立秦二世的不知道哪個哥哥的兒子公子嬰為秦王。然後用黔首(普通百姓)的禮儀(大概就是拿他自己的衣服裹一裹,一口薄皮棺材,甚至棺材都不一定有)将秦二世埋葬在杜縣以南的宜春苑中。
趙高命令子嬰去齋戒,到宗廟祭祀秦國祖先,然後接受秦王的印玺。
齋戒要持續五天(或者齋戒到第五天),子嬰跟他的兩個兒子密謀說:“丞相趙高在望夷宮殺死了二世皇帝,因為擔心群臣誅殺他,就假借道義立我為王。我聽說趙高暗地裡已經和楚國(應該是和劉邦)約定,等消滅秦國宗室之後在關中自立為王。現在他讓我齋戒祭祖,這是打算趁機在宗廟裡殺了我們。我借口生病不去,丞相一定會親自到這裡來叫我,來的時候我們就殺死他。”
趙高派人請了子嬰幾次,子嬰都不去,趙高果然親自來了,說:“宗廟祭祀是重要的事情,大王您怎麼能不去呢?”
子嬰就在齋戒的宮室裡,跟兒子一塊兒把趙高殺了,然後誅滅趙高的三族在鹹陽示衆。
要說子嬰一定是多麼英明神武真不一定,困獸之鬥,用的是匹夫之勇,貴在出其不意。宮廷裡護衛都是投降了趙高的人掌控,朝堂上大臣都聽趙高的話,誰能認為子嬰敢這麼做呢?
然而趙高一死,他的同黨也是樹倒猢狲散,以利益結合起來的随風倒們,在堅定立場死扛到底和保命要緊之間都是會選擇後者的,畢竟當初他們也沒選秦二世,那還是名正言順的君主,趙高不過一個佞臣。說起來秦二世也不值得人去效忠,趙高就更不值得了。
子嬰不過做了四十六天的秦王,楚國的将領沛公劉邦已經打敗秦軍進入武關,駐紮在霸上,派人與子嬰約定納降。子嬰就用絲帶把自己綁上,乘坐白馬素車,獻上天子的印玺和符節,在轵道旁投降。沛公劉邦于是進入鹹陽,封閉宮室府庫,回到霸上駐紮。
過了一個多月,諸侯的軍隊到了(劉邦的人沒擋住),項籍,也就是項羽,是諸侯聯軍首領,他下令把子嬰和秦國衆公子的宗族全部殺光了。最終他屠戮鹹陽城,将宮室燒掉,俘虜當地的年輕女人,劫掠宮中的珍寶财物,和諸侯瓜分了。
秦國滅亡以後,領土被一分為三,封給雍王、塞王、翟王,号稱三秦。項羽是西楚霸王,主管分封天下立諸侯王,秦朝終于滅亡了。五年以後,漢朝統一天下。關于楚漢相争,咱們後面在《項羽本紀》和《高祖本紀》裡講。
太史公說:秦國的祖先伯翳,曾經在唐堯和虞舜的世代創建了功勳,所以受封土地獲賜姓氏。然後他的後代在夏朝和商朝時候逐漸衰微。等到周朝衰敗後,秦國興起,在西部邊境創建城邑。自秦穆公以後,秦國逐漸蠶食諸侯,最後到秦始皇時期才真正完成了大一統。然而秦始皇竟然覺得自己的功績超過五帝,統治的國土超過三王,以和三王五帝相提并論為羞恥。賈誼的《過秦論》就寫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