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項梁對陳勝多麼忠貞應該也算不上,面都沒有見過,也沒打過交道,接受職位的時候陳勝已經兵敗,真正的原因還是想争誰上誰下。挨着近的勢力之間,要麼打要麼聯合要麼收編,能短暫維持住和平幾乎不可能。
項梁兼并了秦嘉的軍隊,占據胡陵,打算繼續率領軍隊向西進發。這時候章邯的軍隊到達栗,項梁派别将朱雞石、餘樊君跟章邯的軍隊對抗。
這裡的朱雞石本來是和秦嘉一起起兵相應陳勝,後來投靠了項梁。我們不清楚朱雞石是秦嘉兵敗之前還是投降的項梁,但是他被派去跟秦國的正規軍對抗這件事,想來有一定的抵觸,秦軍橫掃天下的戰鬥力大家都是知道的啊。你是不是想削弱我的勢力,最好趁機幹掉我?所以朱雞石在餘樊君戰死之後跑了。
項梁看他跑了相當不高興,就帶兵進入薛地,把朱雞石殺了。
在這之前項梁派項羽去攻打襄城,但是襄城的人堅決抵抗,花了很長時間也沒打下來,等到打下來以後,所有人不論軍民都被坑殺埋了,然後項羽把事情彙報給項梁。
對于襄城的人來說,一個來路不明的人攻打你,你自然要反抗,憑什麼要投降你聽你的,你能對我們好嗎?就算你能對我們好,你不屬于正規軍,秦軍來了你可以跑,我們跑不了要獲罪的。我們目前的領袖也不錯啊。對于項羽,你們居然敢反抗,你們讓我損失了那麼多兵将,花那麼多時間!仇人!一個不留!
項梁聽說陳勝确确實實死了,然後就召集各路将領到薛縣商議後續怎麼辦。這時候沛公劉邦也在沛縣造反,他也到薛縣。
居鄛人範增,當時已經七十歲了,一直住在家裡(沒有出仕,不肯做秦國的官),喜好奇謀。
他去見項梁遊說:“陳勝敗亡這件事是注定了的。當年秦國滅掉六國,楚國是最無辜的。自從當年懷王去秦國被拘禁到死,楚人至今都還同情他。因此楚南公說‘楚國即使隻剩三戶人家,滅掉秦國的也一定是楚國人’。如今陳勝首先起事,不立楚國後裔卻自立為王,他的勢頭一定不會持久。現在您在江東起兵,楚地将紛紛響應,都争相歸附您,正是因為項氏世代擔任楚将,認為您能夠再立楚國後裔為王。”
項梁認為範增的話很有道理,就在民間找到楚懷王的後代熊心。
熊心當時已經找到了工作,在給人放羊。項梁立他為楚懷王,來順從人民的願望。
要說熊心也是倒黴催的,從王族落寞到牧童混口飯吃已經很慘,偏偏被揪出來去當有名無實的楚王。沒人沒錢沒兵沒将,就光秃秃一個名頭,他能做得了什麼主?他得到過足夠的教育嗎?有足夠的政治素養嗎?
楚王的旗幟已經立起來了,組織機構也要完善。陳嬰擔任楚國的上柱國,封地為五個縣,和懷王在盱台建都。項梁自稱為武信君。
這裡的這個職務安排是很有意思的。陳嬰是什麼出身?他是長史出身,管文的,起事都不是他主動的,屬于趕鴨子上架,性格誠信謹慎,沒有軍功。你給他做上柱國不是開玩笑嗎?那是國家最高軍事指揮。你還給他五個縣做封地,他何德何能接得住這些好處?讓那些出生入死的人怎麼看?他投靠過項梁啊,做過項梁手下。
當然,你要從熊心的角度看,他覺得應該分化一些項梁的勢力,另外陳嬰性格好,不具有威脅性,人品也好會适度保護自己。所以你就跟我在一塊兒吧。項梁的話殺起人來臉不紅心不跳,太可怕了,離我遠點。
也不能說不對。各有立場,各有思量。
項梁自稱武信君也是很有意思的。我把你豎起來了,你想用我勢力還想撇開我,老子一定需要你給名頭嗎?我對外就說是你給我的封号,你敢否認嗎?
至于陳嬰,大概率頭疼。項梁是他惹得起的人嗎?熊心給他的東西他能明着不要嗎?你們這不是欺負老實人,讓我做夾心餅幹嗎?對王上還是要尊重的,也要趕緊聯系下武信君表個白。
但是呢,路是自己選的,腳上的泡再多也得走,項梁最少明面上不會把熊心趕下台。一方面熊心确實看起來名正言順,多少人也因此彙集到熊心身邊,畢竟是王族。另一方面,太打臉了。
先讓你占着名分吧,有算總賬的時候。你要是再挨打看我管不管你,我打下來的地盤看你敢不敢要,你要也要我肯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