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_憶寫于2023.12
從小學開始就是同學們公認的優秀學生趙小美,在高中畢業後,卻做出一個令人沒想到的決定。原本按照大家的想法,如果年底高考恢複,她應該會專心複習,全力以赴地準備高考。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她沒有選擇這條常規道路,而是報名參加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這樣的選擇讓她的親朋好友們感到十分震驚和不解。
和趙小美一起從初二走到高中的袁紅、徐翠玲,對于好友這個突兀決定感到十分的困惑和不解。當李士林得知此事時,感覺像是晴朗的天空突然響起一聲炸雷,驚在了原地,心中滿是疑惑和迷茫。他實在難以理解,小美為什麼會做出這樣令他難以消化和接受的事實。
李士林的心情既複雜又沉甸甸,不由得對小美及自己的未來感到憂慮,同時也為自己對此事的無能為力而深感無奈。他開始重新審視與小美之間的關系,思考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了她内心的所思所想和追求的目标。他急于想知道是什麼驅使她做出了這樣的選擇,是不是有什麼深層次的原因是他未曾注意到的。
臨近畢業時,班主任王志忠老師多次在班級内進行動員講話,鼓勵大家積極報名參加上山下鄉。盡管高二(三)班分配到的三個名額一直無人問津,但備戰高考的同學也不占多數,其中一部分還處在是否要參加高考的猶豫狀态。趙小美正是這些猶豫不決的學生之一。
而大多數同學遵循家庭規劃和建議,學習成績優秀的打算進入機關單位做文職或去學校當教師;成績較一般的同學,則傾向于選擇進工廠打工。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上山下鄉運動可以說已逐漸步入尾聲,自願報名參與此事在多數人眼中近乎被視為一種“愚行”。班級中僅有的三個名額完全基于個人主動意願,而無任何強制性規定。讓李士林深感困惑與不解的是,趙小美竟毅然決然選擇投身于這項被視為“傻瓜”之舉的行動之中。
李士林深感困惑,無法揣測小美在高考制度即将恢複的有利形勢下,何以堅持選擇下鄉務農這條少有人走的道路。之前人們投身于上山下鄉運動是情勢所迫,而如今,在大環境已然迥異的情形之下,她這樣的抉擇顯得尤為獨特且出人意料。
他堅信小美家人肯定不會支持她去農村插隊落戶的。盡管教育部尚未正式公布相關文件,但高考制度的恢複已然是大勢所趨,社會與學校都在積極籌備各類高考補習班。在李士林看來,随着高考制度的重新确立,預計從明年起,“上山下鄉”運動将不會再大規模開展。小美在這種關鍵時刻選擇下鄉插隊,顯得尤為不合時宜且令人費解。
李士林的堂哥堂姐中,就有兩個曾響應号召去邊遠山區插隊當了知青,所以他深深了解這種離别帶給家中的父母無盡的擔憂與思念之情,因此,他不希望小美也走上同樣的道路。
在情感層面,李士林對趙小美确有一份難以言表的親近之情。自小學起,他就對同桌有着特别的關注與好感。當得知她也轉入了一中,他原本因離别而滋生的失落和苦悶情緒瞬間被喜悅之情沖淡,内心深處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期待着兩人之間的關系能夠在新的環境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與深化。
初中階段,李士林與趙小美的交集相對有限,他隻能在每天上午的大課間操時,借機默默關注她的一舉一動。而上下學路上,由于小美總是跟她姐一起上下學,使得他難找機會與她深入接觸。
進入高中後,原本應被編入尖子班的他,特意請求班主任将自己調整至小美所在的三班,以期拉近彼此的距離。雖然班級中出現了藍定筠這一變數,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李士林判斷他們之間僅是普通的同學友情互動,并認為倆人的交往僅限于互幫互助。後來在與她的聊天中,他也逐漸了解到她在初中班時的一些經曆和事情。
盡管後來的一些迹象表明趙小美可能對藍定筠持有好感,但李士林堅信她不會真正傾心于像藍定筠這般外表俊逸卻略顯陰柔氣質的男生。
“是我,阿姨,趙小美在家嗎?”李士林沒想到自己還被趙小美的母親記着。
“還沒回來呢,也不知道又去了哪個同學家玩,這都要吃飯了,還不見人影。如果有急事,我讓她妹妹去找找?”趙秀兒看着李士林那副氣喘籲籲的樣子,推測他可能和最早一樣,帶着學校的緊急通知來找女兒的。
“不急的,阿姨,我就在家等等她吧。”
李士林趕忙對迎他進門的小美母親說道,心想,正好先從她母親這裡打問下情況。
“李士林,我聽我們家三閨女說你要參加高考?”
“是的,阿姨,我正打算報學校的補習班呢。”
“補習班?你确定,今年真要恢複高考了?”
小美母親不相信的問道,這些天她也在班上聽儲戶們說起要恢複高考,還以為都隻是小道消息。
“阿姨,雖然現在還沒正式下文,但恢複高考是千真萬确的事,您沒聽說咱們區裡好多地方機構和學校都準備辦高考補習班了嗎?反正我們一中已經在籌辦了,下個月就會開始招補習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