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你們倆可算是回來了。”婦女主任熱情地走上前招呼她們說,“這是新來的知青小姑娘,村長說讓她住你們屋裡,我還有事要忙,你們幫她往屋裡搬東西安置一下吧,走啦。”
婦女主任沒有給她們兩人說話的機會,像真有急事一樣打完招呼,就匆匆忙忙地離開了。
半上午的陽光雖然炫目,讓人渾身感到有些暖洋洋的,但對面兩人的短暫沉默,卻讓趙小美覺得心裡一陣發冷。看來她們并不歡迎自己這個新來的人。可她又有什麼辦法呢?來之前她以為自己會有個獨立的房間,更不喜歡和其他女生同住。又不是親人朋友,多不方便呀。
“你好啊,歡迎加入知青隊,我叫李潔,你呢,小姑娘?”年紀稍長的女知青先笑着上前伸出手自我介紹說。趙小美也慌亂地伸出手回應了她。
“我叫丁曉。”剩下那個女知青不冷不熱介紹自己,說完也不理會趙小美的反應,提着鐵鍬就打算開鎖回屋。
“丁曉,我們還是先幫着她把這些行李搬進去吧。”叫李潔的知青提議說。
“我自己能行的。”趙小美連忙說,同時心裡也很感激李潔這個女知青。她看上去應該和自己的二姐年紀相仿,性格也同樣敦厚。
丁曉沒有理會倆人的話,但還是面色不善的過來幫着她們一起搬了起來。
“小姑娘,你帶了這麼多初高中課本做什麼?”李潔前面提着那捆書,回頭好奇地問趙小美。
“我想複習。。。”她猶豫着回答。
“你是想複習考大學,對嗎?”丁曉直接了當地問道,見趙小美輕輕點頭,和李潔兩默契地交換了一下眼神,臉上都露出了如釋重負的笑容。
李潔進了屋,把那捆書放在地上,然後很親切地問道:“小姑娘,你是哪個學校畢業的?”
當聽說趙小美來自九原一中時,兩人的眼睛都亮了起來。丁曉忙拉着她坐在炕邊,急切地問道:
“你快給我們說說,現在咱們東區是不是已經有高考補習班了?年底是否真能恢複高考?教育部的正式文件下來了沒有?”
李潔忙過去把門關上,也一同坐到了炕邊,充滿期待地看着趙小美。
感受到兩人熱切的目光,趙小美知道自己不能敷衍了事。于是,就将從李士林那裡聽來的關于高考補習班和教育部文件之類的事情,詳細地告訴了兩人。畢竟學校和社會上都在為此行動,這并不像空穴來風。而且,她知道李士林的姑父還是大學講師呢,更不會欺騙他。
原來,這個知青點隻有不到十名知青,他們都是九原糖廠的子弟,在這裡插隊已經有幾年了。其中幾個學習好的男知青已經收到家裡的來信,還有厚厚的複習資料。他們白天在田裡勞動賺取工分,晚上則抓緊時間在燈下偷偷的複習備考。但他們心裡仍然有些不确定,擔心國家是否真的會恢複高考,會不會讓他們空歡喜一場。
“你們不用擔心,聽說這個月底就會下文件了。”趙小美安慰倆人道。
“你看,我就說你别擔心嘛,這下你心裡可踏實了吧?”丁曉笑着拍了拍李潔的肩膀說道。
“嗯,踏實了。咱們趕緊先幫小美同學把東西搬進屋安置好,一會兒做面條吃。老話說:‘送行餃子,接風面’。”李潔心情大好的笑着說道。
這個大概十一二平米的小屋内,空間利用得相當緊湊。一進屋,就是幾乎占了房間大半面積的土炕。地上沒有桌椅闆凳。右側炕靠東牆的地方,整整齊齊放着三個小木箱。作為新來的住戶,趙小美的木頭箱子被放在最外頭,緊挨着炕邊兒。
木頭小箱子還是小美父親連夜趕工,用了十幾塊精心挑選的木闆釘裝而成的。箱子裡面整齊地疊放着她過冬的棉衣棉褲以及幾件換洗衣物,就這已經裝得滿滿當當。小美母親告訴她,等過年回家時,再把春夏的衣服帶過來。不過現在看來,除非将冬天的衣物倒騰出來,否則真沒地方再放其他衣物了。
在北面的炕頭上,三床被褥整齊地疊放在一起。趙小美的被褥在最西邊,與她在家時一樣。隻是靠牆那邊少了她大姐的陪伴。丁曉的被褥位于中間,李潔的則緊挨着木箱子,在最東側。這個位置方便看書和寫字,光線極佳。
趙小美有時睡醒一覺,見房間的小燈泡還亮着,李潔則伏在她的小木箱上奮筆寫着東西,她的箱子是整體結構,刷着暗黃的油漆,雖然有些地方已經脫皮,但比起她和丁曉的要普氣多了,而且上面很光滑,和小書桌一樣,一點都不磨手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