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_憶寫于1.28
去年,九原師範專科學校的外語系剛剛設立了英語專業,趙小美非常幸運地成為了這個新專業的第二屆學生。剛入校園,一位舉止優雅的學姐熱情地迎上來,幫助她順利完成了報到手續。
這位美麗的學姐還無私地與她分享了許多關于校園生活的實用小竅門和個人心得,讓小美感到無比親切和自在,一下就融入了這個新的大家庭。
在前往女生宿舍的路上,學姐繼續與她聊着學校裡的種種趣事和各種實用經驗,兩位熱心腸的學長跟在她們身後,主動幫趙小美提着那件沉重的大行李包和剛從教務處領取的生活用品,這一幕也讓她深深體會到了來自學長們的關懷與幫助。
自從步入校園以來,趙小美真切地感受到了學長學姐們無私的關懷和整個校園内彌漫着的熱烈歡迎新生、互幫互助的良好氣氛。這一切都使她心中愈發堅定:一定要倍加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進修機會,努力學習,不斷提升自我。
整個校園呈長方形,一進來最顯眼的就是三棟具有年代感的磚混結構建築。學姐給小美指點道:“瞧見沒,正中間那棟五層高的大樓,就是我們日常上課的教學樓。兩棟三層的,左邊那個是學生們住的宿舍樓,右邊那棟是家屬樓。”
在路上,小美得知這位皮膚白皙、氣質溫婉的學姐名叫林依然。她耐心細緻地為小美講述了校園的整體布局和基本情況。幾人有說有笑,氛圍輕松愉快,使得剛步入大學校園的小美漸漸消除了緊張情緒,内心湧上來一種回到家的溫暖感覺,對即将展開的大學生活滿懷期待和美好的設想。
林依然還告訴她學校最東頭有一個大禮堂,平時用作學生的食堂,不過開全校大會和舉辦大型活動的時候也在那裡進行。外語系的上課教室位于教學樓的第三層東側,總共占用了五間教室。
小美這屆新生沒來前,隻有他們這屆在此上課,有一間教師辦公室、聽力教室和一個存放教具的房間。趙小美他們班的教室是東數第二間。
盡管校園看上不具備當下大學豪華的建築風格,但其整體布局上規劃得巧妙而緊湊,井然有序,實實在在地為全體師生營造出了一種舒适和諧的學習生活環境。
除了為學生提供住宿服務,宿舍樓内還涵蓋了行政管理、教學辦公區域、圖書閱覽室、乒乓球活動場地以及校醫室等多種功能區域。雖然有部分來自市區三區的學生選擇走讀,并未占用宿舍資源,但目前學生宿舍的需求仍然大于實際供給,存在供不應求的情況。
鑒于這種情況,校園北端最早的兩排老舊平房,就變成了部分單身教師的宿舍和休息場所,同時也成了部分學生的宿舍。這屆外語系的女生宿舍就在兩排平房中第二排的正中央位置。
“哎嘛,總算是到了。”
走在最後的那位壯碩學長,将趙小美那件沉重的行李包從肩頭上卸了下來。盡管九月份的九原已褪去了夏的熾熱,空氣中透着絲絲涼意,但這會兒他卻已是滿頭大汗,略微黑紅的臉上泛着健康的紅潤光澤。
他用手背抹去額頭的汗水,露出了輕松的笑容,這才對着林依然身邊那位帥氣的學長打趣道:“我說穆淩霄,外語系新來的學生自有我們來接待,你還是快回到中文系的迎新隊伍裡去吧。”
被喚作穆淩霄的中文系學長不甘示弱,立刻反擊了回去:“切,你李申不過是人依然班上的一名旁聽生罷了,在這兒忙前忙後地幹嘛呢?咋還不快回你的數學系去幫忙?”
"你們倆啊,每次見面都像是有仇似的,明明都是一個地方來的高中校友,在學妹面前這樣鬧騰,不覺得丢人嗎?" 正在給趙小美這個新學妹詳細介紹學校情況的林依然看看已經到了地方,便停下來看着倆人說道。
原來三人同為呼城三中的校友。由于外語系新生數量相對較少,大部分男生被老師派去火車站或公交車站迎接新生,導緻系裡接待新生的任務落在了班長林依然和幾位女生身上。在人手緊張的情況下,也就默許了數學系的李申和中文系的穆淩霄兩位非外語系的同學前來協助迎新工作。
林依然拿出一串鑰匙上去開了門後,從上面取下一把給了趙小美,她是第一個入住進來的女生。寝室長大概五六米,寬不足五米,像一間教室,不過面積上可沒有教室那麼大。左右兩面牆各擺放了六張床,還是上下鋪的。也就是說,在這個不足幾十平米的房間裡要住十二個女生嗎?
“這。。。也太窄巴點了吧。”
學長李申提着她的行李進來後皺眉說,然後又看着趙小美問:“小妹妹,你想住上鋪還是下鋪啊。”
“别一口一個小妹妹的叫,人家可能比你大哦。”林依然撇了他一眼說道。
“真的假的?她看上和我妹年紀差不多,林班長,你不是故意騙我的吧?”李申不信的問道。
“不信你就問問人家啊。”林依然笑着說道。
經過一番互相核實之後,他們三人隻比趙小美大幾個月,複習了一年才考上的,而且和小美同一年高中畢業,隻是後者上學要比他們三個早些。
“不還是個妹妹嗎?”李申這回總算是把前面的“小”字去掉了,再次問她睡上鋪還是下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