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美不願去輕易指責别人,但也不得不承認,人心難測,總有人出于各種原因,可能會做出這樣那樣的舉動。
對此,她也阻止不了。
于是趙小美決定,與其糾結于背後是誰在推動這件事,不如先專注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讓那些無端的謠言不攻自破。
出了校長辦公室,她深吸一口氣,整理好心情,決定把這次意外的“聽課”當作一次自我展示的機會,同時也默默提醒自己,往後在人際交往中要更加謹慎,畢竟,在這個不大不小的校園裡,每一個不經意的舉動都可能被放大解讀。
當然她也相信,時間會證明一切,而她要做的,就是保持專業,保持真誠,讓真相和努力成為她最堅實的後盾。
在趙小美被校長叫去談話後的第二天,她負責的高一年級英語課程就轉由教研組長接管了,而她隻負責繼續教剩餘兩個初一班的英語。
對此她心裡有些不爽,覺得高一本應該是教研組長自己負責的班級,卻硬塞給了她這個新來的。
她覺得這種做法像是在拿她尋開心,但她又不得不忍着,畢竟,面對這樣一個心思深沉的上司,她實在不敢輕易得罪。
雖說少了一個班的工作量确實讓她輕松不少,可剛剛參加工作就收到了校長那樣一番評價,她心裡還真是挺不是滋味的,對她造成的影響不小。
校長口中提及的“高材生”頭銜,趙小美其實并未太過放在心上。
他們這一屆的外語系規模不大,隻有一個班級,畢業生總數也僅有三十多位。在這群畢業生中,約有一半的同學是來自本市三個重點區。
這些學生大都未雨綢缪,利用家庭的社會資源,通過多種渠道為自己的畢業後生涯預做了準備,早早地打通關節,為自己的未來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相比她那些同學們,趙小美卻是一個異類。
她沒有刻意的去“走動關系”,而是選擇安靜地等待學校統一的安排,給人一種順其自然的感覺。
這樣态度的背後,并非是随遇而安那麼簡單,更多的是因為她缺乏強有力的背景支持,隻能選擇默默地接受和順應這樣的安排罷了。
如此一來,她這個所謂的“高材生”稱号,背後的實際情況和水分,也就可想而知了。
那陣子,因為郝芸家裡有些事情要處理,基本不住宿舍,在學校也很少能見到她。
到了晚上,小美獨自待在宿舍裡,心情低落得連平時愛看的書都懶得翻開,心裡頭時不時會冒出些念頭,想象着跑到一個遠離塵嚣、沒有煩惱和争吵的小山村裡,安安靜靜地教書,度過餘生。
自然,那個夢中的小山村隻能是個美好的幻想,現實中的她依舊堅守在白圈子弟學校的講台上,用心教育着每一位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