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_憶寫于5.8
“無風不起浪”,這句老話還真有它的道理。
在趙小莉和其他同事的茶餘飯後閑聊中,那個曾經隻是流傳于耳邊、夾雜在衆多猜測中的要成立“新機構”的傳聞,竟悄然變成了現實。
就像春天裡不經意間綻放的花朵,工商銀行的成立給了所有人一個大大“驚喜”,也證實了這段時間那些“小道傳言”并非空穴來風。
趙小莉告訴她大妹,最初聽到這個消息時,大家有些半信半疑,畢竟在這個年代,銀行體系的大變動不亞于平靜湖面投下一顆巨石,肯定會激起層層漣漪。
但随着時間的推移,自上到下籌備工作的迹象日益明顯起來,從上級會議的頻繁召開,到文件通知的逐步下達,每一步都讓這個傳言逐漸變得真實豐滿,直至最後塵埃落定。
接着,工商銀行總行宣布明年1月份正式挂牌,這讓從上到下已進入新機構的員工心裡既興奮又帶點緊張。這不是簡單挂個牌子,而是新開始的象征,大夥兒都忙着準備,就像迎接新年一樣。
工商銀行的成立,不僅僅是一個新名字的誕生,它意味着金融領域的重新洗牌,是對舊有模式的一次大膽突破。對于像趙小莉這樣的普通員工而言,這更是一個全新的起點,一個充滿未知與可能的舞台。
對他們來說,或許在這個“新機構”裡,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改革浪潮中的一小朵浪花,雖然前路未知,但那份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讓每個人都蠢蠢欲動。
他們眼下雖然忙,但想到能參與這個重要時刻,心裡都挺美的。他們一起期待着那一天,看工商銀行怎麼翻開新的篇章。
工商銀行總行的辦公地點雖然臨時,條件艱苦,卻擋不住領導和員工那份創業的熱情。
正如所有人感受到的,無論是總行那棟租來的“指揮部”,還是各分支行因陋就簡的辦公環境,都仿佛在訴說着一個共同的故事——在簡樸中孕育着不凡,在挑戰中書寫着輝煌。
正是這樣一群人在簡陋的條件下,用智慧和汗水,一點一滴構築起了工商銀行的基石,也讓“傳言成真”這件事,添上了幾分傳奇色彩。
所以說有時候,傳言未必是虛幻的泡沫,它可能是變革前夕的風向标,是新時代來臨前的先聲。
工商銀行的成立,就是最好的例證,它讓每個參與者都深刻體會到了“無風不起浪”的真實含義,也見證了中國金融史上這一頁激動人心的篇章。
83年後半年,工商銀行籌備工作緊鑼密鼓展開,伴随着多項政策出台,人民銀行與其逐步分離,機構、業務及人員調整有序進行。
這一年10月,工商銀行總行結構确定,編制設定為500百人,并計劃于1984年起在各地人民銀行機構加挂工商銀行牌子,實施過渡性“雙牌制”。
這個過程分階段、分地域穩步推行,并計劃在1985年初,多數地區完成分設任務。
同時,人民銀行向工商銀行轉移大量信貸與儲蓄業務,确保業務連續性。為保障平穩過渡,工商銀行領導層配置遵循“業務相關人員同行”原則,多位人民銀行高層調任工商銀行關鍵職位,各級分行領導也多由人民銀行對應負責人擔任。
“咱倆還得去新機構繼續‘搭夥過日子’了。”
剛開完會的林科長從外面一進來,就搖搖頭對辦公桌對面正看着他的趙小莉說道。就剩一年多就要退休了,他還真不想再挪動地方了。
“林科長,您是說。。。我們被劃到了。。。”
趙小莉盡管事先有了心理準備,但還是難掩心中的巨大驚訝。
"你猜的沒錯,市行的決定是讓我們兩個返回東區的分理處,挑選出一部分人員去組建工商銀行九原東區支行。上面目前隻是計劃先将工商信貸和儲蓄業務這兩部塊分開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