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_憶寫于6.3
讓小孩子一個人留在家中,尤其對不到兩歲的幼兒來說,确實可能在他們稚嫩的心靈上投下不安的陰影。
小美至今還能清晰感受到那份獨處家中的恐懼,那是她大約十一二歲的時候。每當夕陽西下時,夜幕悄然降臨,家中的每一處靜谧,似乎都被在無形中放大。
窗外搖曳的樹影,在昏黃燈光的映照下,像似在窗格上不停的舞動,幻化成她想象中各式各樣的妖魔鬼怪,正透過玻璃窺視着屋内的一切。
那種感覺,就像是被一種無形的、令人窒息的恐懼所包圍,每一聲細微的響動,都足以讓她的心髒猛地一緊,好像下一刻這些恐怖就會降臨。
當然,這樣的經曆,也是大多數孩子成長過程中共同的隐痛。隻不過影響程度多少不同罷了。
這也提醒家長,對于孩子的安全感培養和心理建設是多麼的重要。或許,随着年齡的增長,長大了的我們會逐漸學會理性分析那些曾讓自己害怕的“陰影”,但童年時期留下的不安全感,卻可能成為影響個性發展和情感安全感的潛在因素。
因此,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與安全感,尤其是在他們還無法理解周圍世界複雜性的年紀,是每位家長不可忽視的責任。
通過溫馨的家庭環境和适時的情感支持,幫助孩子建立起堅強的内心世界,使其在面對孤獨與未知時,能夠更加勇敢和自信。
那時候的黎遠山和趙小美,作為新晉父母,很多事情都是第一次遇到,他們并沒有太多的經驗,更沒有意識到獨自留孩子在家可能帶來的影響。
兩個人都處在摸索和學習如何做好父母的階段,面對這樣的困境,确實感到有些手足無措。
在怎麼照看一歲多兒子的選項上,實則沒的選,把他送到姥姥家?想都不用想。
她的大外甥正需要姥姥的照看,因為她大姐家那時也面臨着不少的挑戰,大姐的身體狀況已不如從前,大姐夫肩負着家庭的重擔,分身乏術。
至于把孩子送到他奶奶家,哼,想都别想!
一想到暄暄在豐縣鄉下被庸醫誤診治病的經曆,小美心裡都有些打怵。這還得從暄暄十個月大的時候說起,剛放暑假,黎遠山就滿腔熱情地計劃着全家乘火車回豐縣老家,任憑小美怎樣勸說,都無法改變他的主意。
結果回去沒呆上幾天,小暄暄就開始腹瀉。
可能是因為環境的變化,孩子遇上了水土不服,又或是鄉下相對簡陋的衛生條件所緻,引起了孩子持續腹瀉。
由于鎮上的衛生院處理不當,誤診之下,幼小的暄暄每天都要遭受盲目輸液的痛苦。孩子實在太小了,醫護人員在尋找合适的靜脈注射位置時遇到了極大困難,小手、小胳膊乃至小腳丫,都被針頭無情地刺穿過多次,看得她心疼不已。
最終,還是村裡的一位老醫生憑借豐富的經驗,用更為溫和且對症的中藥治療方法,這才幫助暄暄恢複了健康。
“哎呀,怎麼孩子從奶奶家回來變瘦了?”
“是啊,回去前小臉還胖嘟嘟的。”
對于鄰居們驚歎不已的發問,小美隻能搖頭苦笑下作為回答,她還能說什麼呢?
這次經曆,不僅給小暄暄帶來了不必要的痛苦,也讓小美深刻意識到,照看孩子不能有絲毫大意,尤其選擇就醫時,更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