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_憶修改于6.18
教師這個職業,曆來承載着崇高的敬意與樸素的辛勞。在過去,尤其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古代,教師的地位幾乎是神聖的,他們被尊為“天地君親師”之一,盡管在這個序列中排名最後,但能與天、地、君王、父母并列,足以體現其無可替代的重要性和尊敬程度。
這樣的排序,意味着教師在社會結構中占有非常特殊且尊貴的位置。
但與此同時,教師的工作也常常伴随着默默無聞和無私奉獻,在某些時候顯得不那麼光鮮亮麗。
他們在知識的傳承與學生的成長背後默默耕耘,這份努力和付出有時可能未得到足夠的認可與回報,給人一種“卑微”的錯覺。
然而,正是這種不求回報的奉獻,構築了教師職業的偉大與高尚。
綜上所述,教師職業融合了尊貴與平凡的雙重特性,它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尊重與禮遇,更蘊含着深沉的愛與責任,在現代社會中繼續發揮着不可估量的價值與影響。
過去人們常說的“三百六十行”,其實是個老話兒了,它原本是用來形容社會上職業種類繁多的,就好比說天底下的工作千千萬,各有各的門道。
這話放到今天,就更得與時俱進些,職業的種類何止三百六十,三千六百都不止。無論是傳統的行當還是新興的行業,都是大千世界裡的一道道風景線,每個人都在自己那一行裡發光發熱。
那為什麼說教師這個職業又很卑微呢?随着時間的推移,教師這個職業漸漸失去了往日的光環,變得極為普通,甚至是被輕視的。
尤其在那個特殊年代裡,老師還被戲谑地稱為“臭老九”,社會地位連位及最末的農民都不如。
但不論外界如何評說,教師始終堅守着傳授知識、培育後代的職責,這份堅持和奉獻,是無法用簡單的排名來衡量的。
有人把教師比喻為蠟燭,燃燒自己照亮了他人,趙小美覺得,這種比喻有點悲觀,仿佛教師的命運就是犧牲自我,跟“尊貴”這個詞一點不沾邊。
在她看來,每個人都有能量耗盡的時候,就算是神話故事裡的神仙,也免不了會有鬥争和終結,畢竟沒有誰是永遠光鮮、永不落幕的。
教師的這種“燃燒”,就像是一種生命力的傳遞,他們是在用自己的熱情和智慧啟發下一代,這樣的“燃燒”,更多了一些積極和希望的意味。
幾年的教學生涯讓趙小美深深體會到,當教師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因為每天都有新難題要應對。
不過,在這一天天看似平平無奇的教書時光裡,她漸漸感受到其中蘊含的非凡價值與深遠意義。
正是這些平凡的教學日常,一點一滴地塑造着學生的未來,悄悄地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了知識與夢想的種子。
對于這種把教師比作蠟燭,徹底犧牲自我、低到塵埃的說法,她内心并不贊同,甚至有些抵抗,也很好奇這究竟是哪個年代、出自誰手的觀點。
畢竟,教師的工作更應該被看作是一種高尚而光輝的職業,他們在教育的土壤裡播種希望,收獲的季節裡,結出的是社會的未來和希望。
至于比喻成“園丁”什麼的更不算妥,有誰見過花園裡那些被修剪整齊的花花草草,長成為參天大樹的?
不僅如此,要是碰到手法不怎麼樣的,給人亂剪亂拔一通,還會把原來自然生長的變殘廢掉了。
趙小美覺得,“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比喻稍顯誇張。畢竟,“靈魂”一詞蘊含深邃與抽象之意,關乎精神及心靈,更貼近于哲學範疇。
如果說教師的工作是塑造學生的靈魂,這無疑賦予了教師一種超乎尋常的責任,而這種責任即便是專業方面人士也難以承擔明确的答案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