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還真逗人喜歡呐,看把俺媽給樂的。”
一旁的小美嬸嬸也彎下腰拉着暄暄笑眯眯的說。
“孩子他媽,怎麼一點眼力勁兒都沒有,還不趕緊讓咱媽和侄女兒他們回家裡,外面風多大啊。”
正在車後箱和兩個兒子往下搬行李的小美叔叔,看着這邊,略帶抱怨地大聲對媳婦說道。
“侄女兒啊,你看你叔這急脾氣,才剛說了幾句,他就覺得我話多。家裡菜早就備齊啦,就等着你們進門下鍋炒了。。。”
小美上次來就知道這位嬸嬸很能說,所以也沒搭話,隻是微笑着扶着姨婆,跟着她往院子裡走。
和十多年前一樣,餐桌上擺滿了各色菜肴,幾乎占滿了整張大圓桌。不同的是,原來小美父親的位置現在坐着他的女婿黎遠山,而在小美旁邊還多了個小暄暄。
小美的兩個堂弟現在都長大了,一個初中畢業就回家務農,幫父母幹些副業補貼家用,一個還在學校上初三。
“大哥,一看你就是能喝的人,再來一杯吧。”
大堂弟都能說會道,一直慫恿黎遠山多喝酒。
大哥?小美心裡對這稱呼有些疑惑。
“侄女兒,你是不是覺得挺奇怪的?其實咱們這裡習慣管姐夫叫哥。。。”
小美嬸嬸似乎看出了堂侄女剛才的小疑惑,很快給她解釋了起來。
這不僅讓他們倆哭笑不得,也很不理解。
要是把姐夫稱呼為哥哥,那不成了姐姐和哥哥結婚嗎?真是太奇怪了,而且不感覺别扭嗎!
飯桌對面的小美叔叔又把這個稱呼結合源城濃濃的鄉情給倆人解釋了一番,聽的他們似懂非懂,但還是表示理解,聽着不住附和着點頭。
不過倆人心裡還是覺得這麼叫挺别扭的!
後來适應了魯省這裡的生活後,倆人通過不同渠道了解到,并非整個魯省人都習慣把姐夫稱為哥哥,但像源城這樣的地方,情況确實是這樣的。
選擇叫哥哥而不是姐夫,是因為覺得後者聽起來比較生分,而哥哥則顯得更為親近,也更有家的感覺。
小美還聽說,管姐夫叫哥這樣的事情不隻發生在魯省,有些地方的人們還會把嫂子叫做姐姐。
總之,這些稱呼在當地并沒有固定的說法,都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決定,願意叫姐夫就叫姐夫,願意叫哥哥就叫哥哥。
“反正我覺着吧,有時候,你要是直接叫姐夫或是嫂子,可能會讓人感覺關系疏遠,而你要是改叫哥哥、姐姐,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出一家人之間的那種親密無間的關系。。。”
大堂弟酒桌上說的這一番言論,竟然讓趙小美和黎遠山倆人都覺得非常有道理,管他喊的什麼,人不還是那個人嘛,入鄉随俗。
因為還要趕着去新單位報到,一家三口隻在叔叔那裡待了兩個晚上,沒去姨婆家留宿。
姨婆年紀大了,行動已不像以前那麼利索,牙齒也沒剩幾顆了,蘋果都得蒸軟了才能吃。
老人還是堅持住在老房子裡,二堂弟晚上也住在那裡。每天還能簡單做兩頓飯吃。平時有啥事,都是小美兩個堂弟過去幫忙照應一下。
“孩子,休息日不忙的時候,記得來家裡站站。”
臨别時,姨婆拉着小美的手不放,滿臉都是不舍分離的表情。
“好的,姨婆,我們一定會常來看您的。”
小美眼圈有點紅,聲音哽咽地說。
到了新地方,一切都要重新開始。
雖然源城離島城不算遠,但小美也不确定他們什麼時候再回來看望姨婆和叔叔嬸嬸一家。
“姨婆,雖然我們去了島城後不能常來看您,但休息的時候還是會盡量抽時間回來的。”
“等我們在那邊一切都安頓好了,一定接您和叔叔嬸嬸他們過去看看,好不好?”
小美知道,黎遠山這麼說隻是為了安慰姨婆。
畢竟他們去新單位後,工作怎麼安排還不知呢。裝滿家具和行李物品的大集裝箱下周就會到了,到時候東西都放哪兒啊?
新單位會分給他們房子住嗎?
要是雙方單位都不管,他們還得自己租房子住,不知島城租房貴不貴?還有,小暄暄上幼兒園的問題好不好解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