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_憶寫于11.26
3月6日,驚蟄這天,吃過早飯後,小美跟母親打了個招呼,準備帶兒子去樓下的街對面買些菜。出門前,母親追上來叮囑她:
“今天該吃梨,家裡正好沒了,你順便買幾個。”
下樓梯出了單元門,小暄暄好奇地問小美:
“媽媽,今天我們為什麼要吃梨呀?”
小美連忙笑着給小家夥解釋:
“因為今天是‘驚蟄’,按照習俗,驚蟄要吃梨。”
“媽媽,驚蟄又是什麼啊?”
得,他們家好奇寶寶又上線了。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一般在每年的3月5号或6号。這個時節天氣變暖,春雷開始響,冬眠的小動物們也醒來啦。這代表着春天真的來了,植物開始生長。人們在這個時候會吃梨,做些活動來慶祝春天的到來,希望農作物長得茁壯。"
“那為什麼不能吃蘋果呢?”
與鴨梨比起來,小暄暄還是更喜歡吃蘋果。
小美耐心的給小家夥解惑道:
“因為春天到了,天氣轉暖,早上和晚上的溫差比較大,人就容易上火。梨子涼,能潤肺清熱,幫助我們适應季節的變化。還有就是,吃梨可以清除體内的雜質,讓人在新的一年健康平安。”
小暄暄聽了之後,這才點點頭,笑着說:
“媽媽,那我們就多買些梨吧,讓家裡的每個人都能吃到一個,好不好?”
小美笑着說:
“鴨梨挺大個的,你們小孩子也吃不了一個呀。”
“那我就和均均哥分吃一個吧。”
“媽聽你姥姥說,梨子不能分着吃哦。”
“為什麼呀?”小家夥有些急眼了。
“因為“梨”同“離”是一個音,聽起來覺得像分開,所以有些人就不喜歡這麼分‘梨’了。”
小暄暄立刻明了,“那我就不和哥哥分梨了。”
小美笑着說:
“姥爺胃不好,也不能吃一整個,回去後,我們幹脆讓姥姥煮一鍋梨湯,再放點冰糖和大棗進去,這樣咱們就都能喝梨湯、吃梨‘肉’了。”
“那可太好了!我要喝一大碗梨湯!”
小暄暄拉着媽媽的手,蹦蹦跳跳的歡快朝前走着,母子倆感受着春天的氣息和這一刻的溫馨。
返回家的路上,小暄暄看媽媽兩手提的沉沉的,硬要上來幫着提,被小美攔下,“你現在的力氣還不夠,等長大一些就能幫媽媽提了。”
小家夥頓時有些氣餒,仰起小臉,噘着嘴問她:
“媽媽,爸爸怎麼還不回來呀,他是不是找不到姥姥姥爺家了啊?”
小美噗嗤樂了,“你爸那麼大人,當然能找到,你嘛,就不一定了。所以,别一個人跑出樓玩啊,記住了嗎?”
小暄暄立馬認真的向媽媽做着保證:
“我才不會像爸爸那樣自己跑出姥姥家的,我就是想出去玩,也會讓均均哥帶着我出去的。”
看着小家夥一副小大人的模樣,小美很是欣慰的說:“暄暄真乖。就要過馬路了,跟緊媽媽點啊。”
三月中旬的九原,正值冬去春來之際,景色迷人。此時,陽光明媚,灑在寬敞的大街上,行人來來往往。道旁的樹木抽出嫩綠的新芽,一片生機盎然。街頭的小店生意興隆,夾雜着小販們熱情地叫賣聲,讓整個城市充滿了活力與希望。
過了車輛不停來回穿梭的馬路,母子倆終于來到了姥姥家住的那棟樓的大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