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弘十八年,春天,青州雙合縣。
正是農忙的時節,百姓們一家一戶齊上陣,忙着在田間播種。
陳澤成帶着縣衙裡的小吏,一個村一個村的巡查過去。有那些因缺錢而無法購買種子的農家,他這位縣老爺難免借出些許銀錢。
等巡完五六個村後,囊中羞澀的陳縣令就把自己的私房錢全都貢獻了出來。
消息一傳十裡,縣中的其他村民都翹首期盼這位慷慨的縣老爺到來。
陳澤成知道此事若被妻子聽說,定有好果子吃。他沒有辦法,一回到縣城連衙門都沒進,直沖城南的思今學社而去。
跟着他的随從們互相對視一眼,點點頭,都知道自己今天也有救了。
雖然陳縣令不過剛就職半年,但是全縣的老百姓都知道,縣衙的疑難事務概由本縣教谕處置。
整個雙河縣以陳縣令為尊,可是大事要事都是陳教谕說了算。
這位陳教谕,也就是陳舒青正在檢查學社新到的一批書本。
按說以她的官階,應該留在府城擔任學政。但是陳舒青自向儲君請命,要在雙合縣辦一所專供女孩的學校。
玉啟很是贊同,當即就從自己的府庫内撥了1000卷書和500兩銀子——她是深知辦學所需要的花費的。
有了儲君的支持,再加上父親就是本地的縣令。所以陳舒青的學社很快就辦起來,不過半年時間,整個青州的女童都以能夠進入思今學社為榮。
陳舒青忙得團團轉,根本沒有看到父親進來。
陳澤成看到女兒這樣忙,自己又來找他幫忙,心中難免生出些愧疚。
莫延雙身有武藝,感知敏銳,輕聲提醒陳舒青。
“父親,您來了,有什麼事嗎?”陳舒青知道父親若不是有了大事兒,絕不會在這時候來找自己的,都是幹過教育的人,誰不知道開學的時候有多忙呀。
陳澤成知道自己再委婉就是耽誤女兒的時間,立刻言簡意赅地把事情說了。
陳舒青一聽就笑了,道:“這事情簡單呀,您讓那些人都簽個條子,言明要為思今學社做二十日的勞務。我來出錢買種子給他們。”
陳澤成沒想到女兒這樣财大氣粗,不過他如今為一方父母官,能夠讓治下的百姓安居樂業就是最大的功業了。
跟着陳縣令而來的屬官們個個也松了一口氣,知道這次的事情又算解決。
陳澤成和陳舒青商議好條子的格式,就帶着下屬趕快回縣衙去寫條子了——百姓多不識字,要靠他們先把大部分内容寫好,到時候百姓寫明身份,畫個押就好了。
陳舒青看着急急要離開的父親,提醒道:“父親千萬記得要造個冊子,另留兩份底子,一份放在縣衙,一份放在我這裡,以備核查。”
陳澤成答應着離開了。陳舒青連忙又接着去處理方才暫停的事務。
一向沉默寡言的莫延雙都忍不住道:“先歇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