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也知道太皇太後的意思,心裡斟酌着該如何向太皇太後說出這件事情。
他也是有自己的顧慮的。
太皇太後确實一心照顧他,教他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帝王,這些年的情感自然不是假的,所以康熙有那麼一瞬間想要将福安的來曆告訴太皇太後。
但康熙最後還是猶豫了,因為他想到太皇太後并不是一心為了大清的,甚至在一些情況下,太皇太後會不留餘力地為科爾沁争取福利。
在太皇太後心裡,科爾沁是她做夢都想要回去的地方,她希望大清永遠禮重科爾沁,希望大清永遠與科爾沁綁定在一起,這樣就可以保證科爾沁在蒙古的地位,乃是在大清的地位。
所以太皇太後逼着自己的兒子娶了近乎滿宮的蒙古妃嫔,更是娶了兩任蒙古皇後,若非是康熙登基的時候需要滿洲貴族的助力,隻怕康熙的皇後也會出身科爾沁。
康熙暗中歎了口氣,到底還是情分更深些,左右他已經不是那個會受到太皇太後桎梏的小皇帝,他不會像汗阿瑪那樣被迫娶蒙古妃嫔的。
何況讓福安能夠順利地上玉牒,成為他的六阿哥還需要太皇太後的幫忙。
若是太皇太後為福安發聲,依照太皇太後的威信,前朝後宮對福安的猜疑和議論都會少很多。
“你們都下去吧,朕有話要同太皇太後說。”康熙示意身邊伺候的人都下去,唯有蘇麻喇姑以及梁九功留了下來。
很快梁九功自覺地來到門口,防止有人暗中靠近。
“皇瑪嬷估計也已經知道了,幾日前孫兒從宮外抱回來了一個孩子,此時就養在乾清宮内。”康熙溫聲說道。
“皇帝,這孩子是什麼來曆?”太皇太後最不希望看到皇室血脈混淆,沉聲問道。
“福安是上天賜給朕的孩子。”康熙将在西山莊子内發生的事情都告訴了太皇太後。
太皇太後是知道那日康熙前往西山觀禾碰到天降福澤一事的,那日從農戶手裡買回來的糧食有半數都送到了慈甯宮。
這些日子太皇太後用膳吃的都是這些糧食,明顯感覺到疲憊的身子精神了不少,禦醫來診脈後也說她的身子越發的健康了,想必就是那些糧食的功勞。
當聽到康熙所言的時候,太皇太後沉思過後也就相信了大半。
“那皇帝打算如何安置福安?”太皇太後從善如流地接受了福安的名字。
提起福安,康熙眉目間透露着幾分寵溺:“朕已經給福安取好了名字,就叫做胤宸,此後他便是朕的六阿哥,至于他的來曆,就說是他剛出生的時候身體不好,一直養在宮外,養了兩個月這才接回宮中,由朕親自撫養。”
胤宸兩個字一出來,太皇太後差點維持不住面上的冷靜:“皇帝你可是想好了?宸之一字可不能亂用。”
太皇太後并不喜歡宸這個字,因為她的丈夫最寵愛的便是宸妃,她的姐姐。
而且宸這個字指代帝王,用在皇子的身上,再加上一個胤字,便是繼承帝王的意思。
“若是傳出去,隻怕太子的地位會受到影響。”太皇太後畢竟沒有見過福安,哪怕因為福安的身份對他産生幾分好感,還是更加地惦記太子。
“朕心意已決,保成身為太子,若是連這點影響都遭不住,又如何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儲君,何況有朕在,自然會顧着保成的。”康熙淡定地說道。
太皇太後默默地看了康熙一回,歎了口氣道:“罷了,既然皇帝已經決定,哀家也就不勸了,隻是皇帝疼愛福安可以,也别忘了保成,畢竟這奴才最會見風使舵,保成到底年幼,還是需要皇帝的關懷的。”
康熙點點頭:“保成是朕的嫡子,是儲君,朕自然不會讓他受了委屈的。”
他疼愛福安并不代表着就忘了保成,他是帝王,魚和熊掌他都要。
太皇太後看了康熙一眼,按捺下憂心忡忡的心,自古天家無父子,她怕有一天康熙糊塗了,與保成生疏了,最後鬧了個父子不和。
如今她身體還算健壯,多盯着些就是了,沒必要因為這個鬧得康熙不開心。
“福安一出生便有兩個月大,朕打算将二月初二定為福安的生辰,如此一來,五月十四便是福安的百日,屆時将福安公之于衆剛好。”
“如此也好。”太皇太後沒什麼拒絕的理由。
說完了福安的事情,康熙繼續和太皇太後下棋,隻是兩人都顯得有些心不在焉。
沒多久乾清宮有人來報,說是福安已經醒了,康熙留下一句“改日帶着福安來見烏庫瑪嬷”便離開了。
蘇麻喇姑看着康熙離開的背影,小聲地對着太皇太後說道:“主子,您看此事有幾分可信度?”她總覺得好似在做夢一般,心跳得好似有人在裡頭打鼓,老天爺賜下的孩子,怎麼想怎麼玄乎。
“皇帝沒必要拿此事騙哀家,等皇帝帶福安來了再看看吧。”太皇太後也維持不住方才在康熙面前表現的淡定,若是福安真的是老天爺賜下的孩子,是不是說明神仙真的存在。
想到這裡,太皇太後在小佛堂念佛經的時候顯得越發的虔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