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後,村裡試用的幾個人對膏藥都贊不絕口。
吃了定心丸的林青把上次給她買藥材種子的貨郎叫來家中。
貨郎上次從林青這賺了些銀子,對她印象不錯。“小娘子,找我有何事?”
林青拿出藥膏,“這是我做的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膏,想托小哥售賣。”
“你做的?”貨郎不太信。藥方多珍貴,制作膏藥更是複雜。配方和制作方法都掌握在醫館或是郎中手裡,尋常人哪裡懂得怎麼做。
貨郎拿起膏藥仔細瞧了又瞧、聞了又聞,味道與藥鋪醫館裡賣的相似,甚至外觀色澤更好一些,“這個真管用?”
“當然管用,我打算拿來賣銀子,用的都是真材實料,你若不信可以先回去試試,用好了咱們再談。”
她不是郎中,突然拿出個這東西就讓人相信有些困難,那麼就用效果說話,林青拿了兩貼遞給貨郎。
“那正好,我最近腰腿疼,如果這膏藥管用,那我得謝謝你。”貨郎說的客氣,實則還是對林青表示懷疑。他做貨郎多年,在這一帶很有信譽,也不能林青說什麼就信什麼,萬一不管用往後誰還敢買他的東西,所以他得先自己試試。
送走了貨郎,林青數了數剩下的薄貼,不到四十個,試用的成本很高,為了服人和打開銷路,這個錢不能省。
貨郎那邊估計還得幾天能給信,林青不打算隻走貨郎這一條路,她決定去鎮上擺攤試水。她讓林峥在薄貼邊緣寫上小小的“林氏”二字,小孩兒的字圓潤歪扭,乍看上去還有點可愛,這也算是獨特的标識了。
次日一早林青吃過早飯便去了鎮上,十幾裡的路村裡人都用走的,林青也不沒雇牛車,帶上二十貼膏藥徒步去了曹興鎮。
她奔鎮上最熱鬧的地方去,買菜賣菜的地方人流量較大,林青在一賣雞蛋的老人旁邊停下,“大娘,您旁邊有人嗎?我能在這賣東西嗎?”
“你要賣什麼?”滿頭白發的老婦人心生警惕,生怕林青背簍裡裝的也是雞蛋,那她旁邊就有人了。
“我賣膏藥。”林青把背簍摘下來,拿出幾貼膏藥給她看。
老婦人見不是跟她搶生意的松了一口氣,“沒人,你就在這賣吧。”
“多謝大娘!”林青把背簍往前一放,左右看了看,身後有不少規整的石塊,大概是小販們平日坐的,她搬過來一塊坐下。“大娘,在這賣東西要交銀子不?”
“要的,每天五文,你看見那邊那人了沒?”老婦人指了指街那頭穿灰褐色短打的中年男子,“他就是負責每日收租的,一會兒過來給他就行。”
五個銅闆倒也不多,賣出一貼就不虧。林青把五個銅闆準備好。不多時,中年男人從街那頭巡視過來,看見新來的沒交錢的就上前把錢收了。
走到林青面前看見躺倒的背簍上放着幾塊麻布,其中一塊展開,上面黑乎乎的,男人吸了吸鼻子,“膏藥?”
“是呢,專治腰腿疼痛的膏藥。”林青站起身把五個銅闆遞過去。
男人接了銅闆卻沒急着走,而是蹲下來拿起膏藥瞧了瞧?“管用?”
“肯定管用,不然我也不敢拿出來賣,您是自用還是給家裡人?”林青問道,這人既然問了,那就是有需要。
“最近腰不太舒服,你這怎麼賣?”
“二十八文一貼,這一貼可以貼三到七天,很劃算。”
她做的膏藥可以反複使用,一貼膏藥可以貼三到七天,二十八文的定價比貨郎賣的便宜幾文錢。
“給我來一貼,不管用我來找你,你哪個村的?”男人掏出一把銅闆數了二十八個出來。
“旺山村的,您放心,不管用包退,您看這上面有我家的标識,我不會騙您。”林青把林峥寫的稚嫩的“林氏”指給男人看。
“諒你也不敢诓我,”男人接過膏藥,給了錢繼續收租去了。
林青收好銅闆,開始吆喝,“膏藥,專治腰腿疼痛的膏藥,隻要二十八文,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旁人都是默默無聞地賣着東西,像林青這樣吆喝的還真不多,一時間都被她的聲音驚得頻頻回頭,有人過來打聽,有人嫌貴,林青概不講價。
降價有一次就有第二次,她做這點東西成本高,萬不能便宜賣了,也有人不在乎幾個銅闆就買了。一上午就賣出去六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