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英找人看過日子,說是一月六号那天就是個好日子,開張大吉。一家人就把那天定做了正式開店的日子。
在給薛老爺子以及一衆幹活的師傅們各包了一個大紅包後,接下來的三天的時間,蘇家人就開始把老房子的東西陸續往新樓上搬。
同時,他們也跟張表舅打好招呼,各種食材準備進店。
這座二層的小樓哪哪都好,就隻有一點,因為是獨門獨棟,又緊鄰馬路,所以沒有院子,既建不了倉庫,也挖不了地窖。
全靠一樓兩個儲藏室放東西,店開起來後難免不夠用,更别說肉類還需要冷凍保存。
好在二樓有個露台,一次送來百八十斤的肉裝在水缸裡,再擺在露台背蔭處,也足夠用兩天了。
除了這些,還有招人的問題。
原本蘇衛華夫妻是想着新店開張,生意還不知道好壞,就打算一切都自己來,能省一個是一個。
小麥也說自己可以幫忙。
蘇麗珍卻不同意,雖然火鍋店乍看上去不像炒菜館子那麼麻煩。但是從前期洗菜、改刀到後續洗碗、打掃衛生,也就是少了一道開火炒菜的工序,其它活兒一樣都不少。
所以還是那句話,她開這個店是為了積累财富,讓一家人過上好日子,可不是讓大家每天累個半死!
更别說小麥這身體才見一點好,讓她去幫忙,蘇麗珍甯願自己不上學,請假回家幹活。
因為她在這件事上少見地發了脾氣,其他人很快就妥協了。
蘇麗珍準備趁這兩天先把招人的廣告貼出去。
按她的打算,店裡先雇一個改刀打下手的人,畢竟吃火鍋,涮肉是主力,現在還沒有專門片肉的機器,店裡招一個刀工好的,可以負責備菜,就能緩解李翠英的壓力。
另外,還可以雇一個鐘點工,每天過來半天時間,幫忙洗鍋刷碗。
如果後續生意好,忙不過來,再考慮加人。
隻是她的廣告還沒貼出去呢,張表舅就一臉不好意思地過來打聽起店裡招工的情況了。
蘇麗珍恍惚記得丁大娘和丁大勇都說過,張表舅的媳婦好像做飯手藝很不錯。
她思忖,看張表舅這樣子,莫不是有心想讓他媳婦過來應聘?
怕對方抹不開,蘇麗珍就主動問了一句,結果張表舅還真就是這個意思。
他想讓他媳婦來應聘店裡改刀的。
張表舅一家的為人,蘇麗珍自然信得過。而且這位張舅媽之前跟張表舅一起來送過貨,雙方早就見過面,那也是一個說話做事都很敞亮的人。
蘇麗珍一家對她印象很好。
不過考慮到張家離城裡太遠,人在店裡幹一天活,還要見天上下班來回跑,一般可受不了。
沒想到張表舅居然告訴她,他們家現在已經搬到公社去了。
原來,托蘇麗珍一家的福,張表舅今年可沒少掙。家裡的日子眼見着寬裕起來,也有錢送孩子們去上學了。
張表舅有三子一女,大兒子已經結婚了,二兒子去年上秋說得親,小兒子在公社念初二,還有個小閨女前年也考上了初中。
之前家裡條件不好,隻能供一個人上學,兄妹兩個都想把機會讓給對方,最後還是成績更好一點的哥哥留在了學校。
張家條件好了之後,張表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小閨女送回了學校。
今、明兩年,張表舅的孫子、孫女也該上小學了,可他們大隊的位置實在太偏了,大大小小的孩子們上一次學要走十幾裡路。
張表舅心疼孩子們,一咬牙幹脆在公社租了個小院,一家人都搬過去,等農忙的時候再回去。
反正他有自行車,住在哪兒都不耽誤他來回收貨、送貨,而且住在公社,離城裡近了一大半路程,送貨還更方便了。
聽張表舅這麼一說,蘇麗珍一家二話不說就拍闆把人定下了。
這樣知根知底又可靠的人可不好找。
到時,張舅媽負責後廚洗菜改刀、打打下手,每天早八點半上班,晚六點半下班,每月可以休兩天。
一個月三十塊錢,外加供中午、晚上兩頓飯。
如果店裡生意好,每月還有獎金拿。
這條件對張表舅一家來說,簡直豐厚地超出了他們的想象!
以至于憨厚的張表舅老是擔心他們家是在貼錢照顧他,好幾次欲言又止,想讓蘇麗珍把自家媳婦的工資減個十塊、八塊的。
讓蘇麗珍哭笑不得。